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1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徐曙,廖大标,,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0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是位于苏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优质啤麦生产基地,生产的啤麦色泽金黄、蛋白质含量低(12%以下)、千粒重高(40g以上)、发芽率高(90%以上)。自2005年以来,常年种植啤酒大......
[期刊论文] 作者:孙国华,廖大标,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04
2003年新西分场水稻机插秧面积由2002年的600多亩扩大到3500余亩,占水稻总面积的34.2%,为历史之最.虽遭灾害性气候影响,但机插稻仍获亩产600kg的好收成....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姚立强,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8
肥床塑盘旱育机械抛秧是一种轻型的稻作栽培技术,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97年全场推广该项技术面积为1061亩,实收总产66.54万kg,亩平均单产627.1kg。其中:102.7亩高...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姚立强,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8
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稻作栽培技术。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场大面积水稻生产中得到更好地推广应用,故在去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场范围内进...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德家,廖大标,
来源:农药 年份:1992
随着杂交水稻制种的连年进行,一些病害在制种田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生育后期的谷粒黑粉病、叶尖枯病以及稻瘟病等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父母本割叶的田块,由于割...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尹福元,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5
...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姚立强,
来源:大豆通报 年份:1998
麦后大豆亩产超200公斤的栽培技术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224314廖大标姚立强张昌迪单祥忠徐启来1997年,我场战胜了罕见的干旱和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在保证常规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狠抓应变栽培措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尹福元,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5
...
[期刊论文] 作者:廖大标,姚立强,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郭树林, 吕冬梅, 廖大标,,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3
针对掠港分公司小麦生产上的倒伏问题,根据小麦的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以及不同叶龄期采用多效唑处理。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不仅有利于小麦的壮秆防倒,而且对增穗、增......
[期刊论文] 作者:徐曙,蒋祝成,廖大标,,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08
宁麦11号,原名“NB-3”,属弱春性早中熟小麦新品种,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研究所用宁麦8号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于2001年育成。...
[期刊论文] 作者:郭树林,吕冬梅,钱建南,廖大标,,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14
为研究不同营养土育苗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2013年进行了不同类型营养土育苗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用适量的二胺定期培肥营养土进行育苗,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期刊论文] 作者:郭树林,吕冬梅,钱建南,廖大标,,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4
扬辐麦4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梭条花叶病和穗德发芽的春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自2009年秋引进弶港分公司种植...
[期刊论文] 作者:徐启来,单祥忠,廖大标,戴学林,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1999
近几年来,我场积极推广机械化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和“独秆成穗”技术,适播麦大幅度减少播种量,降低基本苗,提高茎蘖成穗率,晚播麦采取浸种催芽,加大播种量,走“独秆栽培”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邵宏清,李农,张金松,徐曙,廖大标,,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08
“华麦3号”(原名“新洋04-8”)是由江苏盐城农垦农科所以“冀麦5418”/“豫麦34”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熟、白皮、强筋小麦新品种,于2003年育成,2007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
[期刊论文] 作者:姚立强,张昌迪,沈恒安,廖大标,吉颖,
来源:大麦科学 年份:1997
1985年我场开始试种大麦,面积很少,大多作饲用。随着啤酒工业的掘起,啤麦需求量剧增,我场啤麦生产发展迅速起来。1986年开始,我场开始重视啤麦生产,10年来,我场啤麦生产迅速发展,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先如,吴明,廖大标,陈次娥,梁加寺,,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3
试验结果表明,秧龄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有较大的影响。机插水稻高产适宜秧龄为15~20 d,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适宜秧龄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每穗粒数适宜,千粒重较高。...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会芹,廖大标,叶仁宏,王升,陈春英,,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0
传统施肥方法与"一基二追"施肥方法在机插稻上的应用有不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一基二追"施肥既能缩短机插稻的缓苗期,实现强根、壮秆、促蘖,提高低节位分蘖成穗,解决机插稻分蘖滞......
[期刊论文] 作者:冯会芹,刘卫华,廖大标,岳凌云,徐启来,
来源:上海农业科技 年份:2001
1999年我场48941亩常规稻,虽遭几十年难遇的重大自然灾害,仍获总产2920万kg,取得平均亩产596.64kg的成绩....
[期刊论文] 作者:胡广斌,王亦勤,廖大标,郭树林,周庆高,,
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份:2013
武运粳24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09年引进本地区种植,通过人工移栽和机械插秧等多种途径栽培,已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品种在本地区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