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1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学习论坛 年份:2005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坚持苏联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立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主导了这一影响世...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2
近代中国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堪称地球上最伟大的舞台之一。各国的通讯社、报纸时时聚焦中国。激烈的竞争,成就了一批名闻世界的新闻记者,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5
拿到了窦坤博士的新著,眼睛为之一亮.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版式,大气而有历史穿透力的封面,凝聚着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与封面设计者们的智慧与辛苦....
[会议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年份:2009
纵观17世纪以来的中俄关系史,和平是主流,中间有几次兵戎相见,差不多都发生在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1900年的东北之战。双方参战兵力总和达30多万,历时将近半年。对...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1993
近年来,环太平洋地区华人经济的惊人发展已成了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对象。位于北太平洋西岸的俄国远东地区曾经是华商活动的重要区域。过去,学者们对旅俄华工的研究成绩显著,对...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2015
在19世纪末的东亚大国博弈中,中国的李鸿章、日本的伊藤博文、俄国的维特是三个风云人物。对于前两者,我们比较熟悉,对维特其人其事,则知之甚少。张丽博士的《折冲樽俎——维...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8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贸易,是远东两个反法西斯大国——中国与苏联之间友谊的物质体现。当时,两国政府求同存异,力图超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维护各自的民族利益、维护国际和平的斗争中相互支援,开创了中苏关系史上十分珍贵的篇章。......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5
19世纪中期,汉学在俄国受到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其研究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俄国来华的留学生有密切的关系:1.重视亲历目验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3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一行赴华。维经斯基在北京曾与李大钊会晤。那么,是谁介绍他们认识的呢?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一书说:“维经斯基一行抵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万诺夫(即伊文,中文名伊凤......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3
【正】 陈庆华先生,历史学家,涉江鄞县人,汉族,1921年4月26日生于上海,1984年7月12日在北京去世。从先生的祖父一代起,陈家就迁居上海。父亲陈廉锷曾作布店学徒、洋行职员。1...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潜科学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中国青年科技 年份:2003
中华民族开发西部的历史,犹如大海的波涛。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回顾列祖列宗披荆斩棘、开拓西进的艰难与辉煌,会给我们以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正】 在中国近代史领域内,辛亥革命及孙中山是苏联中国学家最为重视的研究课题。叶菲莫夫和齐赫文斯基即以辛亥革命研究的卓越成就享誉国际汉学界。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学...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中国公路 年份:2015
八年抗战,奋战在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方面的几百万交通员工,开辟了一条条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生命通道,为最后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以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抵...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6
外国人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也是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李伟丽博士的《俄...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6
外国人称研究中国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为汉学。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誉,也是我国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李伟丽博士的《俄罗斯汉学的太阳——尼·雅·比丘林》即是研究俄国汉学的一部新作。该书是余太山、李锦绣主......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科学大观园 年份:2008
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改朝换代正在进行。公元1644年农历8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1993
要研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史和中国军事史,便不能回避一个多年来很少为国内学术界重视的问题,即曾经任广州政府军事总顾问和苏联远东军司令的加伦(B·K·bUox...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万民,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1998
战时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新收获——读《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徐万民1996年出版的《合作与冲突——1931—1945年的中苏关系》(以下简称《合作与冲突》),是李嘉谷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