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T.Fukyama,朱汉如,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2
引言Kasha和Kao(1970)与Kao和Kasha(1970)的许多研究证明了二倍体球茎大麦与二倍体普通大麦的种间杂种F_1,由于选择性的排除了球茎大麦染色体的结果,大部分植株是“似普通大...
[期刊论文] 作者:Z.Barabas,T.CsePely,朱汉如,,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1983
引言冬小麦一般都有春化要求的。但是它的这种要求又会成为遗传和育种研究工作的一种障碍。例如,在同样的条件下,春小麦一年可种4—5代,而冬小麦因需春化,一个世代比春Int...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玫君,朱汉如,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2
本研究以仙居雄性不育大麦为材料,对其后代的育性作了遗传基因分析.雄性不育材料与正常品种的杂种一代为可育,杂种二代的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大多数供试品种符合3:1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如,戎均康,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本文报道了创建大麦雄性不育进化的种内基因库的设计方法和利用雄性不育促进异交技术组配的基础群体,建立综合杂交群体和进化的种内基因库的具体步骤与实施,对综合杂交群体O4F1代、......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如,李晓春,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本试验用“杨麦1号”(适于本地,综合性状好),“北引长穗”(矮秆大穗多花)和“六倍体小黑麦”(外源基因,大粒)为材料。利用我国特有的显性雄性核不育(Tal基因)小麦(以Tal表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春,朱汉如,,
来源:科技通报 年份:198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矮化变异通常可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草丛状矮化型(Cluster dwarf type)或简称丛矮型,一类是半矮化型(Semi-dwarf type)以及丛矮型(dwarf typ...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春,朱汉如,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3
复粒小麦系仙居县农场从普通小麦品种“矮洛阳”中选择出来的一个稳定变异类型。它的外形特征及一般的农艺性状均与原品种相似。唯植株上大部分穗子都有一些多子房小花及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春,朱汉如,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为了研究普通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Tal)的连锁遗传规律,分别以回交转育3次和4次的同型系扬麦1号(Tal—)、为母本与10种具有不同标志性状(钩芒、黑颖、毛颖、紫花药,紫粒、...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如,李晓春,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本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核置换杂交,将普通小麦显性雄不育Tal基因与对黑麦可交配的基因相结合,二者在同一核型中,都能表达各自的遗传特性。Tal基因不仅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春,朱汉如,朱列萍,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几年来,进行了普通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Tal与矮变1号的矮秆基因Rht1c的等位基因rht10的连锁遗传,以及试图打破其连锁方式,选育重组类型Tal-Rhhrht10,使Tal转育至矮变1号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如,吴玫君,张见华,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本文从形态、细胞、遗传和测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居雄性不育大麦是核基因隐性突变的不育材料;通过定向选择压力的纯化和不育基因的转移,可为大麦育种、遗传和种质...
[期刊论文] 作者:陈錫臣,朱汉如,楊敬耀,,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65
南大2419是我国解放以来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之一。它适应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在浙江栽培也很普遍。这一品种有时会在冬季节抽穗,造成损失。南大2419为什么在冬季节...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中琪,朱汉如,陈锡臣,,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0
每穗粒数是小麦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每穗结实粒数除品种间的差异外,受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本省丽水地区经常发生小麦雄性不育,降低结实率而减产.1979年浙江遂昌发...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全德,谢学民,朱汉如,,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1
近年来,应用乙烯利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已取得一致的肯定结果,并已用来配制杂交小麦.但还存在着有效喷药时期短,药害较重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乙烯利的使用技术和探索新...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全德,谢学民,朱汉如,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79
杂种一代小麦的培育研究,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小麦育种的新课题。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属间和种间杂交与回交,使一方的细胞核置于另一方细胞质之中,育成质核杂种的后代,有的能...
[期刊论文] 作者:陈锡臣,朱汉如,王中琪,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0
本文总结了1972—1977年间利用温室、南北繁育和高山夏繁等途径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加快小麦繁育,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可行的方法。This paper summarizes t...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汉如,张全德,谢学民,,
来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本文主要报导应用国产乙烯利、均三嗪二酮进行小麦化学杀雄技术的研究、并对二种药剂就其喷药时期、药剂浓度、不同品种对药剂的反应以及雌蕊活性和异交结实率等几个方面作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全德,谢学民,朱汉如,
来源:种子 年份:1985
杂交小麦的培育和研究,是近二十多年来小麦育种的一项新课题。目前世界上至少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杂交小麦要投入生产,必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产量要显著超...
[期刊论文] 作者:谢学民,张全德,朱汉如,刘愚,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0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放1...
[期刊论文] 作者:谢学民,张全德,朱汉如,刘愚,,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1981
用乙烯利杀雄配制的杂交小麦,已在一些地区示范试种。为在实践上提高杀雄效果与筛选新杀雄剂提供理论依据,以~(14)C-乙烯利涂布小麦剑叶(孕穗期),分析其在穗部释放~(14)C-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