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会议论文] 作者:李玶,
来源:“北京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论坛 年份:20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强震发生断层的机理和临震预报地磁“磁喷”现象,然后对首都圈预防和减轻破坏性地震的危害,提出了两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任金卫, 李玶,,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3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
[期刊论文] 作者:任金卫,李玶,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89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杨美娥,,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的发生地点,可以即刻到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李愿军,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4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汪良谋,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75
云南川西地区是多震的地方(图1),从公元前116年到1974年6月,据记载共发生M≥4.75级的地震481次,其中6≤M...
[期刊论文] 作者:肖义越,李玶,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79
本文应用自适应图象识别预报京津及邻区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和强度。自适应图象识别方法仅是根据二进制标志作两种图象等级的判别。此方法开始用一组试验系数逐步修改直到达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杨美娥,赵东芝,,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间的岛链是中国东部大陆架后部翘起的部分,郯庐断裂带的切割把此大陆架与大陆部分分割开来,大陆架向东倾没海中,郯庐带下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西侧有郯庐...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杨美娥,赵东芝,,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2006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强震,其中只有极少数在几十年或几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这里将它们特称为“强震发生断层”。“强震发生断层”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有一定宽度的板状体。板状体是受了多期破裂而形成的疏松破碎的夹持层,错动时产生围限波,使强震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朱玉新,李玶,任金卫,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
南定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它由东、西两分支断裂组成。本文根据沿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盆地展布、沉积物的分布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变动情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西支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且具明显的差异性,东支断裂从晚第三纪末起已......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杨美娥,赵东芝,,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7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烈度可增加2°~3°或更多,抗震设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任金卫,杨美娥,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0
位于辽宁瓦房店温坨子的东岗断裂是一条隐伏断层 ,靠近该地区原曾选定的核电站场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 ,查明了该断裂的地理位置、几何形态 ,发现断裂带东延至尉屯就转...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李愿军,杨美娥,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5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于2 0 0 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6月7日起突然在湖北省巴东县城北信陵镇沿江一线发生了2 0 0 0多次密集的小震群,引起了大家的严重关切,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
[期刊论文] 作者:何宏林, 方仲景, 李玶,,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2004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分析了小江西支断裂南段两条分支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用冲沟长度、错动量及平均侵蚀速率,估算了断裂的水平滑动速率。指出南段分支断裂作多重右阶斜...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黄广思,杨美娥,
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2001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 (约 1.2万年 )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 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 ,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 ,组成了窗棂结构 ,受力时“窗棂”(缝合线......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刘行松,潘裕生,,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66
在湖北丹江口丘陵区出露的基岩面上,发现一些擦痕(在均县习家店一带的丘陵上也有发现)。尤其是张家沟一带,这类擦痕更为多见。有人认为是冰川擦痕,有人怀疑是山洪时水中石子...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刘行松,吴迪忠,
来源:地震 年份:1982
随着地震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日益显示出研究古地震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古地震,是指有历史记载以前所发生的地震,即史前地震。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李愿军,杨美娥,赵东芝,,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7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在工程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深部裂缝带,裂缝带位于100~200 m深处,与地表有巨厚的完整岩体相隔,产状与该区的一组NE向断裂基本一致;断层物质的最新形成年龄为2.7~9万年,裂缝面上有水平、斜向和上下擦痕,表明深部裂缝带可能是断裂带新活动的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玶,彭阜南,杨美娥,叶银灿,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02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形成一系列岛弧,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下部为上新世地层,中有阶梯状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徐煜坚,李玶,李志义,姜义仓,,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65
新构造学是1948年В.А.奥勃鲁契夫在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提出来的。作为大地构造学的一个新枝,它研究新第三纪以来(包括眼前仍在进行着)的地壳运动的规律性。由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地学的迅速发展,它在一些国家已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现在把国内外有关新构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