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80
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学研究曾经主要限于体液免疫方面,后来开始研究本病的T细胞功能。作者们曾报告过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最近研究表明,用T细胞致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淋巴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81
本文就Wegener肉芽肿症二剖检例从免疫病理组织学探讨灶性肾小球肾炎和坏死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肺脏坏死性血管炎存在于肉芽肿病变的附近,但于动脉壁没有类纤维蛋白坏死。...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81
痤疮的炎症机制虽经广泛研究,但仍不清楚。许多证据证明痤疮是痤疮杆菌起着致病作用,有人认为痤疮杆菌脂酶分解皮脂产生刺激性脂肪酸引起炎症。但是,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经不...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81
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健康人、正常妊娠妇女和许多疾病情况下都能检出,对其病理意义至今了解甚少。但是局部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继发性补体介导性炎症,在肾小球肾...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哈医大学报 年份:1978
囊虫病系猪绦虫之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疾病,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此病可引起失明、癫痫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本病对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
来源:黑龙江医药 年份:1981
慢性皮肤膜念珠菌病(CMCC)系一种以慢性再发性念珠菌感染为特征的疾病。通常侵犯口腔、皮肤和爪甲,但是喉、咽、阴道和眼睑较少受累。虽然食道是可能受累部位,但文献上报导...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张岩,,
来源:哈医大学报 年份:1980
Leyll 氏按不同原因将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分为①药物型、②葡萄菌型、③混合型和④特发型等四型。其中药物型即杨氏命名为“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物性皮炎(BEATDM)...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王文余,,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念珠菌病共分三组:(1)急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2)急性全身性念珠菌病;(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C)。CMCC 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与并发病不同,易于漏诊,现简单综述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席丽艳,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8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从而抗真菌药物的缺乏成了一个紧迫问题.由于真菌是一种与它的宿主有...
[期刊论文] 作者:张岩,武庆科,王文余,,
来源: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年份:1981
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不明。近10余年来,随着免疫学进展和广泛应用,对银屑病已做了一些免疫学研究并证明本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而且血清中与损害部位存在自身抗体...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综述,王文余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1
念珠菌感染共分3组:(1)急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系由局部温热、出汗或浸渍等或全身用抗菌素、类固醇激素或有害疗法等所致周身或局部擦烂性念珠菌病,多不引起全身性损害;(2)急性全身性念珠菌病,是身体衰弱且防御机能低下,引起致命性内脏器官损害,但无皮肤播散;(3)......
[期刊论文] 作者:席丽艳综述,武庆科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从而抗真菌药物的缺乏成了一个紧迫问题.由于真菌是一种与它的宿主有相似结构和代谢过程的真核生物,因此抗真菌药物既能破坏真菌细胞也能破坏宿主本身,不象抗......
[期刊论文] 作者:卢玉娟,武庆科,汪振达,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7
盘型红斑狼疮(DLE)合并疣状鳞状细胞癌患者较少见,我科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4岁。1972年双手背发生持久性淡粉红色斑,2cm×2cm大,逐渐发展扩大,其上附有污秽痂皮。...
[期刊论文] 作者:卢玉娟,武庆科,汪振达,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8
内脏恶性肿瘤发生皮肤转移者甚少,现将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于1983年6月25日就诊。1个月前,自觉左颈皮肤不适,并有暗红色手掌大的硬斑块隆起。皮损逐渐发展,从左耳后...
[期刊论文] 作者:武庆科,李鹤玉,赵晓洋,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8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真菌分布情况,自1983年10月~1986年10月对门诊1500例临床拟诊为各种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共培养出14个菌种1120株.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梦飞,武庆科,汪振达,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3
患者男,17岁.4岁发病.病初于会阴部皮肤出现水疱,伴有排尿痛,当时疑似膀胧结石,经用中药治疗,排尿痛似有缓解.之后不久,皮肤、口腔常有水疱,愈后残留萎缩疤.13岁时,排尿痛加重,同时伴有尿液混浊,时而呈粉红色或混有膜样物,经中药治疗未见缓解.16岁时排尿痛更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席丽艳,李鹤玉,卢玉娟,武庆科,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9
本文测定肉桂醛对部分常见真菌的体外抗菌谱.发现其对8种酵母及酵母样真菌的MIC值范围为1.95-62.51μg/ml,以克柔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最敏感;对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的M工C范围为7.82-125.00μg/ml,以紫色癣菌最敏感.同时作了药物对10株白念菌的时间抑菌动态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晓秋,宋军,张岩,田家琦,武庆科,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1
多形性日光疹(简称PLE)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微量元素对于紫外线所造成的DNA损伤修复有一定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梦飞综述,高志绵审校,武庆科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2
毛囊虫又名毛囊蠕形螨(demodex loll-iculorum),最初为Berger(1841)从外耳道脂垢中发现。Simon(1842)又从面部痤疮中检出。关于该虫致病性,国外已报导不少,且有争论,晚近由于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使此虫繁殖增加,局部症状亦复杂化。但外用杀虫剂短期内病变改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岩,田家琦,高志锦,孙忠常,武庆科,,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1
在某些皮肤疾病的末梢血或局部病变中常伴随嗜酸性粒细胞(简称EOS)增多,这是皮肤科医生所熟知的.EOS在某些皮肤病为什么增高,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