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2004
秆高3米,直径15毫米,节间长15厘米,初绿色,渐至黄色,无自粉,秆环隆突具脊,箨环木栓质,无毛。秆箨初绿色,箨鞘长17—20厘米,宽3—5厘米,边缘光滑无毛,表面被疏毛,基部密...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90
生产力因子的分析是衡量与评价林分生产潜力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我国对这个领域的综合研究与应用还不多。深度与广度也不平衡。本文试图对竹子林分的经济指数、立竹度、叶...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4
我国竹种资源丰富,是举世公认的。但在解放前发表的207种竹类中,只有19个种是我国学者发表的(未包括组合)。基本处于外人代办之下,绝大部分模式标本被运往国外保存,有的已经...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5
秆高9米,直径7厘米许,节间长达38厘米,绿色无毛,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基部节有时呈不规则靠近或重叠。箨鞘革质,近矩形、绿色、被脱落性稀疏褐色刺毛,基部较密,边缘无毛,先...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3
本文从竹类进化、原始类型、分布中心三方面对起源问题进行探讨,并综合申述原始种与进化种的特性,以便为生产与科研提供参考。一、从竹类进化看起始类型竹类植物有木本、草...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64
为了提高光能利用,尽可能地增加林分干物貭积累,以提高竹林生产率,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叶层结构,使大部分的日光能为叶子所吸收利用。这是竹林经营的根本问题之一。作者曾经在浙...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91
本文论及李海竹属 Neohouzeaua 赤竹属 Sasa,华箬竹属Sasamorpha 支笹属 Sasaella,方竹属 Chimonobambusa,筇竹属 Qiongzhuea 等分类问题,并发表有4个新种,16个新组合。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9
秆高3—5米,直径1—1.5厘米,节间长15—27厘米,分枝节间扁平,幼秆绿色无毛,无白粉,秆环隆起,箨环明显,节内长2—3毫米。秆箨箨鞘外表面新鲜时绿色,后淡黄棕色,被脱落性...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份:1956
竹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是自生长点下端完成胚组织的生长,继之出现各节间的基部,最後各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分化出初期的横隔壁和髓组织,这一阶段的...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2
1918年日本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Makino将古代从中国引入日本的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Makino建立为唐竹属Sinobambusa makino当时仅此一种(并无拉丁文记载)。此竹日...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2
在以生殖体为主的竹子系统分类中,最关大体的是竹子的真、假花序以及顶生花序与侧生花序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对正确认识竹子的系统分类以及属的地位是必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3
秆高17米,通直,直径10厘米许,节间长77厘米,幼秆全部被白粉,节下尤甚,并有猪皮状凹孔,粉绿色无毛,老秆绿色带黄,节内长1厘米,节内与节下均被白粉,秆环隆起具脊,箨环略高起,...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6
近十年来,我国的竹亚科分类有了很大发展,在发展中产生分歧,分歧终将促进发展,这是当前中国竹子分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近年考察了美国与印度的竹子产区与国家标本馆,看...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竹子大国,现存竹子分布,生产管理、栽培和利用方面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有待发掘、整理与考证。这不但对继承我国历史经验,发展竹子生产是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8
秆高30—50厘米,直径2—3毫米,幼秆绿色无毛无白粉、节间通常呈“之”字形屈曲,长6—10厘米,分枝一侧扁平,秆环在分枝一侧背面向外呈Culms 30-50 cm in diam., 2-3 mm in...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7
秆高7—14米,枝下节间圆筒形;此外节间基部扁平,长25—45厘米,径粗3—6厘米,秆壁厚5—9毫米,外表面初被自粉,无毛或近无毛;具纵脉,节下有猪皮状小凹孔;箨环木栓质,附有长2—...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周文伟,,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5
五、散生竹类各分类群的维管束特征单轴型与复轴型地下茎,长期以来被分为两大类型,是竹类系统分类据点之一。但这两个类型从其维管束解剖形态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它们都...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周文伟,,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4
一、前言种子植物维管束的构造很早就是划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重要依据,但具体应用到竹子的系统分类却是经过了很多年的探索。竹类维管束解剖结构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
[期刊论文] 作者:温太辉,何晓玲,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耿伯介,温太辉,, 来源: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1989
因为竹类植物不易开花,且无花种甚多,故加强营养体分类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竹类本身的营养体与生殖体是统一的。由于各器官进化的不平衡性,以导致同一生物体内某些器官已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