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高晓仙,,
来源: 年份:2013
显化和隐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时常用的翻译策略,尤其在中国典籍文献外译的过程中,显化和隐化策略的选择是影响译本是否能在目的语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关联......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
来源: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对翻译的认知前提决定了翻译所产生的译文质量高低,科学合理的翻译认知有利于促进翻译学习。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翻译学习者对翻译的认知程度与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2015
显化与隐化在英汉互译中普遍存在,以Arthur Waley《老子》英译本为例,探索其显化和隐化的分布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探究显化和隐化的成因。研究发现,英译本中的显化成分大于...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
来源:翻译论坛 年份:2017
引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了杨淑华博士新著《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简称《影响》)。在仔细研读中笔者发现,在2013年笔者也做过类似的“影响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国月, 高晓仙,,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3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hallucinatory realism"一词走进了受众的视野,但其译法"魔幻现实主义"误导了受众。该译法误用了"magical realism"的概念,偏离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赵国月,
来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鼢》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赵国月,,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12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 赵国月,,
来源: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2017
非虚构文学等同于国内的纪实文学称谓,涵盖了非虚构小说、报告文学、新新闻主义小说、传记、游记散文和口述实录体等所有以真实描述为写作手法的文类。从1979年“非虚构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国月,高晓仙,
来源:语言教育 年份:2020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因为纪实,不同于传统的虚构文学,又因具有文学性,不同于纯粹的应用文文本。综合考量,文本的"信息功能"占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此非虚构...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 赵国月,,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9
在异语写作中,作者对乡土语言的处理除写作外,还涉及翻译。从翻译的角度看,这类作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用音译、直译、意译和阐释等各种方式向英语语境传递汉语的乡土语言。...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赵国月,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12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赵国月,高晓仙,,
来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6
译文符合中国读者的认知习惯,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是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的翻译目的。本文依照“目的论”中“目的决定方法”的观点,以非虚构文学(《寻路中国》为例,探索译者......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赵国月,,
来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2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论语》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
[期刊论文] 作者:高晓仙,赵国月,,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 年份:2015
当前大学英语段落翻译教学面临班额过大、师资短缺、教学与实践脱节等困境,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段落翻译教学结合起来是一次教学模式的开创性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