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俊相关论文
距西安700公里,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处,也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大沙漠的交界处。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河套人”......
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遥远的新疆来到地处毛......
红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城北3公里的红石崖上。榆溪河自内蒙蜿蜒入陕,水势湍急,穿峡直达城西。公元1472年,明成化八年,副都御史余子俊巡抚......
“红石峡”的成因王双怀红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城北5公里的红山左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被称为“塞上明珠”。红石峡是怎样形成......
余子俊乃明前期名臣,字士英,西蜀眉山人。出身官宦家庭,景泰二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天顺四年出为西安知府,成化初年为陕......
广惠渠修筑于明代前期,是当朝历次修治泾渠工程中用工最多、历时最长、工程规模最大、灌溉效益最好的一次~①。这一水利工程修凿于......
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孝宗很有作为,即位后积极选拔贤能之士,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刘大夏、王恕、马文升就是著名的“弘治三......
“重农抑商”是明初时的基本国策,相应法令的贯彻使商贾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此时外出经商须由官府批准,领取载明货物种类、数......
绪论明中期在榆林构建之营堡纵深防御体系,与在河套实行之“搜套”攻势防御体系,皆在仁宣以后明朝边疆收缩政策大背景下,在蒙古逐......
唐代怀素《千字文》有绢本,有刻本。本文介绍的是明代重刻怀素《千字文》,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共有碑石两通,各高71厘米,宽135厘......
有明一代,明朝与蒙古南北对峙,对北边蒙古的防御一直是明朝边防的重中之重。为了防御蒙古的侵掠,至成化年间,形成了“边墙防边”的......
成化年间,蒙古族已将河套作为其永久的根据地。对此,明廷内部出现了两种主张:一为“搜套”,一为修长城。从当时明朝的整个形势来看......
所谓榆林城始筑于正统六年(1441年)和王锐成化六年(1470年)设卫的新观点,尚难成为定论。正统二年(1437年)榆林庄设寨,应视为榆林建城之始......
【正】明代延绥镇,又称榆林镇,为"九边"之一。成化七年(1471年)析延安(卫治今延安市区)、绥德(卫治今绥德县城)二卫置榆林卫(卫治......
驿递或驿传制度,历来是封建国家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明皇朝为在广袤(mào)的土地上,对全国各地进行有效统治的重要手段。......
清代的康熙、雍正帝以征服者的姿态,施行民族恐怖屠杀政策,对于人民的镇压往往和奴役他族特别是汉族结合在一起。他们大兴文字狱,......
有关秦始皇评价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宋纹 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民本、仁政观念及其思维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
【正】 一、督修时间位于今陕西北部地区的延绥边墙,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边墙最初是由余子俊主持修筑的。关于余子俊督......
序 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部也先俘虏的事件(土木之变)。这一事件给予明朝很大的冲击,使之被震撼。这样,深刻......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为明代"九边"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子俊督修延绥镇"二边"时,主要分为"利用延绥镇戍卒"小......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问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
河套地区,简称河套或套区,其名始于明代。《明宪宗实录》卷十二载:天顺八年(公元1466)延绥西路左参将都指挥同知房能在其呈文中已......
有关明代榆林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时人概言"三拓",却语焉不详。清人虽能秉持旧说,然不究原委,以致臆测前人之意,殊属含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