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平分社相关论文
由廖沫沙著、常君实编辑的《瓮中杂俎》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郑天翔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廖沫沙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
1948年10月,从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城里走出来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一个“村姑”装束的女孩子,这三个人,说话三种口音,年轻的“村姑”......
1955年,叶帅代表军委来沈阳军区给将军们授衔时,在军区前进歌舞团为他组织的舞会上,我见到叶帅,并提及1946年在北平发生的“四·......
1946年1月,为了监督停战协议的实施,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正式成立。我党为了加强舆论宣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
1946年1月5日,国共两党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1月10日,两党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并颁布了停战令。为了贯彻实施停战令,......
看过《停战以后》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影片中军调部我方代表义正词严地驳斥美、蒋无耻谰言,揭露国民党、蒋介石挑起内战的阴谋留下......
陈焯,字空如,生于1898年,浙江奉化市裘村镇马头村人,是蒋介石的老乡。陈焯作为军统的元老,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南京警......
仓夷,原名郑怡进,1921年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工人家庭,祖籍福建福清县渔溪乡石竹村。仓夷从小喜欢读书,先人新加坡光洋小学,后进入......
看了电影《停战以后》,心情非常激动。不仅美蒋反动派的卑鄙罪行使人无限愤怒,还特別使我想起为了采訪“安平事件”新聞而被美蒋......
<正> 1946年初春,一张小小的四开报纸和一个简陋的通讯社,给古都北平带来了生机。它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
我认识范长江同志可以说相当早。三十年代中期,范的名作《中国的西北角》在《大公报》连载,我每篇必看。稍后他又连续发表《塞上行》......
当我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院子时,时光仿佛倒流,一下子回到了50多年以前。
When I crossed the high threshold into the yard, th......
<正> 《解放》报创刊于1946年2月22日,为四开三日刊(即周二刊)。从是年5月9日第二十七期起,改为二日刊。《解放》报在北平出版了三......
新华社北京分社50年(1946-1996)刘佩珩,夏俊生北京分社的前身──北平分社新华社北平分社诞生于1946年1月,坐落在东华门附近翠明庄中共代表团驻地;于2月下......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
浩浩荡荡进北平“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人民日报》1948年12月18日这篇头条新闻,使大家坐不住了。在此之前,我们得知:蒋介石诱......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
一百天战斗的历程——北平《解放》报从创办到被查封于光远张沛孙政1946年2月22日清晨,一张报头为毛泽东手迹的“解放”两字的报纸,在北平街......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我百万解放大军云集北平地区,傅作义几十万守敌成瓮中之鳖,陷入绝境。为保护世界文化古都北平免遭战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年了。想起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报道,内心还是十分激动。那年我21岁,是人民日报最年轻的记者。194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