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popause相关论文
利用COSMIC提供的GPS无线电掩星观测数据,从掩星弯曲角廓线出发确定对流层顶高度,并分别与对应的掩星温度廓线确定的温度最低点对......
The Impact of Cut-off Lows on Ozon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over Changchun f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Simulation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in Wintertime Stratospheric Ozone over the Tibetan Plat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A new method based on mass fluxes and observed ozone profiles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cross- tropopause ozone flux. Us......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对57a(1948-2004年)NCEP/NCAR全球对流层顶月平均温度场进行分析,并讨论了57a的主要特征向量空间分布及其......
利用1948~2004年共57年的对流层顶气压场和温度场资料,对全球对流层顶平均温压场的空间分布结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季节变化进......
基于昆明站(25.6°N,103.8°E)ST雷达近一年的风场观测结果给出了5~22.1km高度范围内风场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利用镜面反射方法......
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组织北极地区科学考察.分析此次考察中楚克奇海海域上空获得的大气结构和臭氧探空资料,结合臭氧总量观测光谱......
利用1979—2008年华北地区12个测站逐日对流层顶探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别对流层顶发生及其高度的季节特征进行探讨......
利用2002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地区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大气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对流层顶附近区域臭氧的季节变化与变率......
根据2001~2003年期间获得的大气臭氧探空资料,揭示了北京地区上空对流层顶高度的某些变化特征及其对上对流层(UT)和下平流层(LS)区域内大......
利用ERA-Interim资料,采用改进的变形欧拉平均方法对1979-2011年剩余环流季节内时空结构转换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50......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0年(1979—2011年)热带(0~360°E,20°S~20°N)对流层顶......
通过对武汉和海口地区2000—2004年Radiosonde常规观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当地对流层顶温度与高度的年变化特征,并与热带地区站点的......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对流层顶气压、气温资料,研究了1979-2002年冬季全球对流层顶气压、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选取了冬季......
利用1958~2001年共44年的ECMWF资料及参数化方法,计算了对流层顶上、下3km气层间的臭氧含量及其吸收太阳辐射加热率的时空分布.结果......
通过2008年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季风前(FM)和季风爆发阶段(MJ)两个加强观测期的无线电探空资料发现: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对流层顶以第......
利用中国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2014年7—8月改则探空试验期间获取的每天3次观测的探空数据,对该地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