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要录》相关论文
《仁智要录》是一部筝谱集,由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藤原师长(公元1138—公元1192年)编成于1171年。藤原师长是日本古代史上专权摄政......
<正>自从我于2008年《乐器》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我对唐筝的几点认识》后,相继我又发表文章《再谈我对唐筝的认识》(《乐器》2009......
盛极一时的隋唐燕乐的曲谱在中国本土竟荡然无存!某些文史家遂以为:那时还没有发明记谱法吧? 然白居易诗曰:“一纸展看非旧谱,四......
<正> 南北朝以来,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音乐的长期交流融合,到了隋唐,便以“新声奇变,朝改暮易”的姿态出现,形成了一种称为曲子的新......
由日本人藤原师长(1138~1192年)于1171年编撰的《仁智要录》是一部收录中国唐传筝曲的谱集,共十二卷,录有13种调、200多首筝曲。其......
上海音乐学院古乐团在“英中文化协会”(The Great Britain-China Centre),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等单位的支持下,于90年10月在上海举......
《仁智要录》筝谱解译关也维日抄本《仁智要录》筝谱集成,是日本平安朝的太政大臣膝原师长(1138-1192)所编纂。全书共十二卷,载有传入日本的大量......
【正】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37年,泰国政治家李斯在上书秦王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耳目......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
本发言稿旨在反映现已遗失的东亚十三弦独奏筝曲的演奏传统,以及12、13世纪于日本编撰的古谱集,其中包括大量的独奏筝谱。虽然缺乏......
<正>解译唐传古谱时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是节拍切分。若节拍切分不明,曲谱解译中必然产生旋律怪异、起承舛忤等诸多不谐。故厘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