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相关论文
《玲珑》作为一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畅销女性杂志,通过为数众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为公众呈现并且直接参与塑造了一个注重外在修饰、......
本研究论题拟以文艺刊物《夜莺》、商业女性期刊《玲珑》与文学社团同人刊物《狮吼》为样本性研究对象.在商业化、全球化与市场化......
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女性社会文化空间重要的舆论媒介的众多女性刊物塑造了摩登、时尚、光鲜亮丽的都市女性形象,而透过对这些......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批电影刊物应运而生。这些早期电影杂志不仅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电影与中国本土电影的原始面貌,......
《玲珑》最早是1930年代的一本上海杂志,小资情调十足,用户是城市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女性。2014年底在微信上正式成立的“玲珑”,瞄准......
《玲珑》是一本64开的女性图画杂志,创办于1931年3月,1937年8月停刊,共出版298期,其办刊宗旨是"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倡社会高尚娱乐......
《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婚姻家庭的演变状况和文明程度的发展。探讨该杂志对这......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们的思想在渐渐走向开放,对于恋爱与婚姻的态度也在慢慢的改变——从"羞于启齿"到"大胆讨论"。当时的众多杂......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玲珑》杂志应运而生。对《玲珑》对女性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
20世纪30年代,《玲珑》杂志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言说平台,不但致力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对传统男权秩序进行抨击。在女性的笔下,男子......
《玲珑》杂志在消费文化语境下,采取远离政治的较为温和的态度,推销"吃、住、行、游、购、娱"的现代摩登生活理念。在精准的受众市......
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具代表的都市女性刊物《玲珑》,因其媒介传播功能成为指导社会女性消费、趣味、风尚的指示标。而在对“阮玲玉......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特殊而复杂的半殖民语境中,诞生了三份颇具影响力的“摩登”女性刊物——《玲珑》妇女图画杂志、《良友......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被禁止闻知社会事务,有着‘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的严格规定,不能就社会事务发表意见"①,一直处于从......
本研究论题拟以文艺刊物《夜莺》、商业女性期刊《玲珑》与文学社团同人刊物《狮吼》为样本性研究对象。在商业化、全球化与市场化......
《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的重要女性期刊,其包含的服饰信息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玲珑群体”在服饰品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开始传入中国,在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上海,看电影逐渐成为民众的一种文化消费习惯,电影院、电影刊物也随......
<正>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曾经有过一本影响颇大的迷你开本女性周刊——《玲珑》。张爱玲曾在散文《谈女人》中如是说:“30年代上......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这一繁华的都市里,有一本影响颇大的妇女生活类画报-----《玲珑图画妇女杂志》,《玲珑图画妇女杂志》是由林泽苍......
20世纪30年代,女性杂志《玲珑》塑造了一类美貌与修养兼具的"摩登女性"形象。在完美"摩登女性"之外,《玲珑》还建构了一个"不良男......
<正> 《玲珑》在台湾2002年民族音乐创作奖征曲活动中,获得了大赛的唯一金奖。此曲没有摆一些千奇百怪的“阵法”,也没有用猎奇之......
《玲珑》杂志在塑造完美摩登女性形象之外同时建构了一个负面的男性形象,并对之大加声讨。在压迫/反抗的女性话语逻辑支配下,男性......
《玲珑》创刊于1931年的上海,原名《玲珑图画杂志》,后期易名为《玲珑妇女杂志》,简称《玲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共出版了2......
林泽苍所创办的《玲珑》杂志于1931年3月18日在上海创刊,1937年8月停刊,每逢星期三出版,在所创刊的7年时间里共发行了298期,该杂志......
《玲珑》杂志作为民国时期中西服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起到了“传播者”的作......
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推动服饰发展演变的重要动因,民国时期服饰的形成也不例外,更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产物。《玲珑》......
<正>现代民族室内乐《玲珑》是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谢鹏2002年为民乐写就的作品。当年参加了首届"台湾文建会华人民族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