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体相关论文
朱熹于书法创作及书学理论均颇有建树,其最具特色者即坚持“载道”的书学观。就书法批评与接受而言,他认为,观前代贤哲真迹应师其......
“元祐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元祐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最后......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
自东坡倚声以来,诤讼便应运而生,先是“句读不葺之诗”、“要非本色”、“子瞻词如诗”,继之有“曲子缚不住者”、“超然乎尘俗之外”......
东坡体经历了雏形期、形成期和高峰期的三个时期.密州时期的三大名篇,标志了东坡体三种体式的确立,黄州时期在表现主题方面有两大......
<正>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尤其后半生处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屡次受到打击。然而在挫折面前,他没有被压倒,而是以超然的心态来寻得心灵......
无论是评人论学,还是品诗论文,《四库全书总目》素有简明扼要、持论公允之称。但对于宋代诗歌批评,喜用“元礻右”做褒义评价。这......
有学者说,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当代史,这无疑是深刻的。当今的古代文学研究,正面临着方法论的变革。木斋先生的《宋词体演变史》和......
汪藻(1079—1154)活跃于两宋之交,长于四六文,为南渡后词臣冠冕,又是著名诗人,多传世之作。钱锺书提到:“北宋末南宋初的诗坛差不多......
薛瑞生副教授的《南渡词论略》一文,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宋词的发展,认为词至宣政以后,本来要按周邦彦开创的路子走下去,但却因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