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治疗相关论文
百药之首——蛇 今年是蛇年,一说到蛇,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其实,蛇也是人类崇拜的一种动物。蛇本身也有很多正面的象征,第一个象......
应注意常用动物类药材的质量庄文选孙莉华(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安271000)中药饮片的优劣真伪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我......
解肌退热胶囊是由苍术、桂枝、麻黄、葛根、藿香和甘草6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醒脾解肌、疏风散寒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寒感......
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通过对传统及现代中医纳鼻法文献综述的整理,对古老中药纳鼻法进行概括总结,并结合现代嗅区通路理论,对中药纳鼻通关入脑的最新进......
临床价值评估是破解当前中成药(方剂)同品种重复率高、临床定位模糊、适应症宽泛、临床价值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该文简要......
综述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治疗及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提出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治疗的一种研......
本文从中医内治、中医外治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出发,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进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
目的: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依据病种以及中医辩......
药膳,顾名思义即饮食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药材,经过一定的烹调而成的膳食.药膳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疗法,也是民间传统的强......
目的:探究胸痹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对于益气活血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胸痹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体会,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办法,帮助病人尽快的恢复健康。方法选取我......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治疗痹症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例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结果:治愈9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
一直以来,零售药店都是中药饮片的主流销售市场,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在带量采购引发药品毛利下滑、医保定点药店保健品下架等利空政......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多因患者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本病多发于面、额部,可见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灼......
中医是一个复杂而深邃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方剂应用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以研究中医药为业极具挑战。......
大疫之时病患众多,筛选有效、特效、通用的中药方能使更多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项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项背部肌肉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无菌性炎症,以项背部肌肉僵硬、痉挛、活动局限及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劳累......
关于医院中药汤剂服用的建议肖耀军(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中药汤剂是一个古老的剂型,由于它吸收快、显效速,且长于辩证施治,因此,这一传统剂型......
目的中医临床治疗方式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痛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阳痿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发病趋于年轻化,笔者近年来诊治的阳痿患者多为而立之年的青壮......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将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
肿瘤疾病是一类复杂难治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肿瘤的临床治疗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传统的肿瘤疗效主要依靠技......
目的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生物生态规律诠释中医正邪理论。结论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最具相通之处的是中医......
慢性咳嗽正被多数患者所苦恼,西医西药研究甚多,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有关......
<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正气不足、风寒内侵、七情内伤,引起体内脏腑功能紊乱、冲任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浊交凝,邪毒结滞乳......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衰老或绝经而引起的骨骼退行性病变,属中医“骨痹”范畴。依据“肾主骨”理论,用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的临床......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被定为癌前病变之一,治疗颇为棘手。......
<正> 作者曾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一文中,就辨证方面:证的确立定则,证的矛盾运动规律,证的因素规律及证的镶嵌原理,有所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