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学院相关论文
1930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北碚创办起了我国西部地区最早的民营科学研究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1950年,中国西部科......
民国期间的对1933年发生在四川省茂县叠溪的地震进行过系列报道,其中根据地质学家常隆庆先生的信函对于该地震考察情况的报道尤为......
1930年峡区博物馆3月初的一个深夜,卢作孚派峡防局的士兵"突袭"火焰山(现北碚公园所在地)一座名为东岳庙的庙宇。一夜间,庙宇内堂......
地磁測点碑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范围内。石碑为四方体,高112厘米、宽40厘米,基座高33厘米、长120厘......
北碚气象局的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下设的农林研究所附设的气象测候所。北碚测候所成立后,每天除观测天候、雨量、湿度、温度......
1927年春天,卢作孚来到北碚。背山面水、地势险恶的北碚,为四县交界之地,凶为穷山恶水没有收益,四县都不管,一有匪患,人民生活便不......
重庆市北碚区,苍翠如屏的缙云山下,矗立着一座外形看似多条树根抱着石块的别样建筑——落成于2015年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建筑的......
抗战时期,中央地质调查所内迁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帮助其在纷乱的战时安定下来,开始相对稳定的科研工作,主要在西部地区开展调查、......
民国实业家卢作孚致力于实业兴国,同时兴办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不失为一位卓有成就和名扬华夏的活动家。他在上世纪30年代初创建的......
<正> (1)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在成都华西大学内,是私立博物馆,民国三年筹建,二十一年秋正式成立。(图一)馆址很简陋,古物博物馆借......
该文献形成于1930年——1949年,共71件,保存于重庆市档案馆。该档案文献比较系统和完整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西部科学院的组织概况......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战争中断了中国博物馆的第一次良好发展势头,大量文物被掠夺毁损,博物馆数量迅速减少,而建成于抗战后期的中国......
<正> 中国园林学会顾问、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俞德浚教授因病不幸于1986年7月14日上午9时10分在北......
在战火纷飞、外辱频仍的年代里,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怀着为国为民求福祉的宏愿,在重庆北碚创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之后在短短几......
30 年代初,深受“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影响和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野心刺激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经营北碚峡区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西部科学院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的科研单位,克服了资金不足、人才紧缺等方面的困难,在自然资源勘查等科研......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
<正>卢作孚(1893-1952),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四川省(现重庆市)合川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改革家、爱国实业家。小学毕业即辍......
高孟先,一位已故40年的北碚乡村建设前辈。2019年2月,人们从他留下的1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近500张,编辑为《北碚乡建记忆》公开出......
2002年9月,由重庆市档案馆选送申报的"民国时期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档案",经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与全国其......
本文记述了1933年叠溪地震后的调查、报道和研究,重点介绍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叠溪地震调查及其著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