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都城相关论文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隅,东临鸭绿江,北依老岭,水色山光,景物怡人。集安之地,汉属辽东郡。1700年前,臣属于汉帝国之高句丽王朝曾......
汉唐期间,在我国东北地区先后由高句丽族和靺鞨族建立了两个政权,即高句丽政权和渤海政权。这两个民族及其政权为本地区历史与文化......
金州城东高峻突兀的大黑山上,高句丽人修筑的军事要塞“卑沙城”至今犹存。1963年,它被辽宁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卑沙城”......
一、前言本文通过分析慕容皇光在位时期,记室参军封裕的上书来探讨前燕的社会经济状况,试图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解答北方游牧民族进出中......
高句丽政权第一次迁都,表面是因为掌牲薛支追捕“郊豕”偶尔发现了一块适宜迁都之地,实际上则是高句丽政权上层出于对包括生态环境......
高句丽的都城曾几经变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原对此缺乏了解,致酿指鹿为马的错误,事实上高句丽的三京是:公元586年前,首都平壤城(今......
张芳所著《〈魏书·高句丽传〉研究》是当前学界以《魏书》为研究基础,以《高句丽传》为研究对象的上乘佳作。这种扎实的文献史学......
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对东汉王朝造成沉重打击,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膨胀,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各割据势力相互......
本文认为高句丽东川王因系庶出,王后对其降生和成长设置种种障碍,但由于高氏行宽厚仁义的为子之道,终于缓解了同王后的关系。东川......
至今仍然屹立在吉林省通化地区集安市郊区的将军坟里,埋葬的是位高句丽王——长寿王。他名叫高琏,也称高巨琏。他是好太王谈德的......
本文基于史实,对高句丽人口数量的发展演变和丧失王统后的高句丽人口流向问题加以分析考察。认为其人口在初创时不多,三国曹魏时明......
1998年6月26日至28日,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
高句丽第一个平壤城,不是今之朝鲜平壤,也不是集安之国内城,而是集安良民高句丽古城。此城即国之东北大镇:新城。
The first Pyon......
《三国史记》中不同方位的三个新城,只有高句丽“西边要害”的新城,才是高尔山城。它的始建时间当在高句丽占领今抚顺地区以后的四......
《三国史记》中高句丽献鱼却汉将的事历来被学者们视为史实,但笔者经过考察,发现此记载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此传说之前,内地早已有......
东川王优位居是高句丽第11代王,其在位期间,协同曹魏攻灭了辽东公孙氏政权。后因举措失当,遭到曹魏进攻,差一点身死国灭。
Dongch......
<正> 东夏国是金朝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在东北东部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存在的时间较短,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遗物不多,所以长期......
<正> 从二十世纪初期起,很多中国、日本、朝鲜学者对高句丽的历史、沿革地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应该承认:他们是有贡献的,但错误也......
1998年6月26日至28日,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于427年迁都平壤。这意味着高句丽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向南转移,这也势必影响高句丽历史发......
<正>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或省作"句丽""句骊",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前37年,高句丽政权在今浑江流域建立,......
<正> 1877年好太王碑被发现之后,中外学者曾先后到集安通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大批高句丽遗迹和遗物,诸如古城、建筑址、古墓、......
<正>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
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到国内,不是迁都到国内城。公元3年以前,在国内即今集安没有古城。今集安国内城下的土城墙,是公元247年在国内......
<正> 高句丽政权自公元前37年创始,至公元668年灭于唐,共经705年的时间,按其都城迁徙,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初、中期的分界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