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相关论文
于2005年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2002 GZ-1和2002 GB-1杂交组合的5个世代(P1、P2、F1、F2......
豆卷叶螟为南京地区大豆的主要食叶害虫。研究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其抗性机理研究、QTL初级与精细定位、抗虫育种和分......
大豆粒形直接与产量相关,对其粒长、粒宽的遗传规律分析可以为其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调......
为了研究大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抗赤霉病大麦品种盐96157与感病品种浙97-23构建的......
将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检测的分离分析方法拓展到回交自交系群体。建立了包括无遗传控制、只有多基因控制、1—3......
研究以仙居鸡和隐性白羽鸡为材料,测定亲本P1、P2、F1和F2 4个世代的12周龄体重,应用4个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
QTL定位常报道主基因数多于3的情形.然而,利用基因型杂合的分离群体拓展3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非常困难,而DH或RIL群体是遗......
数量遗传学是根据遗传学原理,运用适宜的遗传模型及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生物群体内个体间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数量......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
在分析提高数量性状分离分析精度的三种途径基础上 ,对遗传率较低或试验误差较大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综合上述三方法提出了利用 P......
选取含糖量高的甜高粱M81品种×含糖量低的苏丹草Sa品系的P1、P2、F2等3个世代作为试验材料,研究种间杂交后代高丹草含糖量的......
期刊
在王建康等[3]的基础上拓展了利用P1、F1、P2、F2和F2:3家系5群体的2对主基因(B)和2对主基因+多基因(E)2类模型,为使拓展模型成为可能并......
通过重复试验方差分析获得误差方差以探索只利用B1:2和B2.2或F2:3家系世代鉴定多基因存在的方法.混合分布参数的估计采用IECM算法.......
利用植物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三系”配套法生产杂交种子不但可以省去人工去雄,降低制种成本,还能确保杂......
为提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的精度,降低试验误差,采用重复内分组随机区组设计,对低遗传力性状的B1:2和B2:2或F2:3家系平均数......
期刊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拓宽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桥梁资源,如何对其高效利用是一个难点。明确人工合成小麦在育种方面的优势及......
近十几年来,利用双亲分离群体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来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式的研究时有报道,其结果可指导作物育种......
期刊
选取Tx623A×S722的P1、P2、F1和F24个世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丹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的遗传规律。......
期刊
以大白菜抗TuMV品种BP8407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极早春的高代自交系,抗TuMV品种二青的高代自交系和感TuMV品种春大将的高代自......
期刊
本文将 Gai and Wang( 1998)的 P1、F1、P2 、B1、B2 和 F2 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从 A、B、C、D4类共 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 E( 2......
论述了植物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发展与展望。重点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植物数量遗传方面的研究进......
QTL作图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拓展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 AIC准则在回交 B1和 B2群体或 F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