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厄相关论文
流传至今的我国十余万种各类古籍,是靠古代四大藏书系统,即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传承的,其中官藏和私藏居主导地位......
我国图书馆的起源甚早,一般的说法是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周朝时期。然而,从《易·系辞上》中的“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看,周代以前......
图书是承载文明的工具,然而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图书所面临的命运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世界观和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于是,一......
图书事业灾害以灾害主体为标志,可分为国家图书事业灾害与私人图书事业灾害两类。传统的“书厄论”,仅仅关注“宏大叙事”,缺乏对图书......
中国历代典籍,多灾多难,隋人牛弘曾概括为“五厄”,明人胡元瑞则另举典籍之“五厄”,于是,古来典籍遭受的劫难,到明代已达“十厄”之多。......
晚清民初是中日两国思想学术交流的活跃时期,这期间,中国珍贵典籍善本也引起学界、藏书界关注,成为两国学者寻访搜求的对象。本文......
我国自隋朝牛弘系统提出文献散佚的“五厄”论之后,历代又对此进行了补充,以明代胡应麟的“十厄”论最有代表性。近代对文献散佚的......
文章简述了中国图书发展史上历遭的书厄,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图书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珍视如今太平盛世出书、藏书、用书的大好时机......
古代学者对书厄原因的探讨主要蕴含在书厄的分类之中。近代学者将书厄分类进一步系统化,更加强调人为因素对书厄形成的影响。当代......
典籍作为士人精神之外化,著述者藉此以言志,读者凭此而尚友古人。文献、文人与文心三者由此构成了一种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