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要素相关论文
为了详细了解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要素,总结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固化小麦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模式,突出模式栽培......
旨在研究甘肃白银地区9种不同水氮配比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灌水次数和施氮......
通过密度试验研究了玉米品种承单1171适宜种植密度,并对密度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群体产量低,而高密度下病虫害发生......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
以群体个体并重夺高产型谷子新品种“冀谷26”和靠个体夺高产的单秆大穗型品种“泥里拽”、“聊农4号”,靠群体夺高产的密植型品种......
针对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本文对不同播种期的气象条件的影响进行探讨,主要是日照因素、适宜温度,并对播种密度、灌浆速度及含水率等......
春季是小麦生长中重要的时期,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决定穗数、粒数等产量要素的生育时期都在春季进行,因此,小麦春季管理至......
用10种密度处理研究了长城799的适宜种植密度,并对其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穗粒数、......
本规程确定了优质玉米生长的适宜的基础条件、种植密度、施肥量、产量要素指标、生产技术规程、减灾措施。本规程适宜豫北生态夏玉......
为了明确当前早籼稻品种特性,筛选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及技术,2017年引进10个早籼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
通过对9种不同带型、密度胡麻/玉米带田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要素、产量、产值和土地当量值的系统研究表明,9个处理的......
选用太育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太育1号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6.00万~9.0......
2014-2015年利用人工模拟方法开展冬小麦倒伏试验。在冬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后期3个时段均设定与竖直方向成30o(T1)、60o(T2......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g(3^4)在海拔为1290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
全面分析了产量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因素,辩证地分析了小麦产量要素的变化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协调......
西北半干旱雨养区水分亏缺、气温变化不稳定、小麦产量偏低,覆盖栽培可以有效调温稳温、集雨保墒,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是该区冬小麦......
为揭示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机理,以‘吉单27’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佳木斯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利用测筒试验,研究了花期、角果期持续受渍(5、10、15、20d)对油菜产量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等均......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成县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成县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干旱。气候生态......
<正> 虽然早就公认光合作用作为有机物生产的唯一过程在农业上的意义,但到1858年时,对于如何从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来估量农作物产量......
晚霜冻害是冬小麦在进入拔节期以后所发生的一种霜冻灾害,当春季冬小麦正常拔节以后,如果原本已经逐渐回升的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是限制该省旱作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冬小麦干旱常年发生,因此准确监测......
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对黄淮南部最近3年26个高产品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期高产品种仍以多穗型品种为主。在多穗型品种基......
为了解云麦75的推广应用价值。根据2014-2015年云南省田麦区域试验数据资料,通过产量、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回归分析,分析云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