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安道壹相关论文
北齐时期的书法遗迹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佛教摩崖刻经。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北齐境内佛教活动盛行,出现了大规模的佛教刻经。至......
就目前看来,僧安道壹的作品遗迹,主要在公元553-580年间,是中国历史的北齐到北周。直到1995年山东东平洪顶山僧安道壹作品的集中发......
在《清何以变凊——僧安道壹后期书刊系列研究之一》基础上,从清代以来金石学家的评论以及《曹植庙碑》(593)、《章仇氏造像碑》(5......
在北齐(550—577)所辖境内的邺城近畿和泰峄山区二地现留存了大量摩崖、墓志、石碑、造像等书法遗迹,一致表现出融合了隶书与楷书......
洪顶山北朝摩崖刻经不仅是摩崖刻经书法中的代表作,而且是僧安道壹数十年刻经历程中重要的作品。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气象之......
山东北朝佛教摩崖刻经以擘窠大字著称,学界从内容到文字、书法风格等进行了多方面考证和阐释。本文尝试借助图像学的分析方法对此......
就目前看来,僧安道壹的作品遗迹,主要在公元553年至580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北齐到北周朝。1995年在山东东平洪顶山,僧安道壹作品被......
就目前看来,僧安道壹的作品遗迹,主要在公元553—580年间,是中国历史的北齐到北周时期。1995年,山东东平洪顶山僧安道壹作品集中发......
僧安道壹为自己所书写的铭所传达的信息,一是为了提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其署名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二是其籍贯应该是在山东的东平所......
通过对北朝时期东平洪顶山刻经及题记的研究 ,明确了“僧安道壹”的姓氏、籍贯及刻经范围 ,并认定邹县、东平两地出现的“僧安道壹......
十六国前秦时期,泰山便成了山东最初的佛教中心。世云北魏造像,北齐刻经,是说北朝的佛事活动已经形成了带有倾向性的时代特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