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相关论文
共和盆地干热岩是我国首次钻获的干热岩,围绕其成因机制还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前人资料和我们的热物性测试、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探测......
针对共和盆地深部地质结构、开发场地干热岩储层特征不清晰,高温测井仪器有待攻关,干热岩测井标准规范有待建立等问题,开展了大地电磁......
构造作用是影响地球深部内热向地表传输和热能再分配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发现高温地热资源,其热源成因机......
能源是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我国也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此目标,亟需建设清洁、低碳、高效、多元......
基于文献梳理和实物考察,归纳了青海共和盆地史前装饰品的种类、形式和使用;浅色石串饰可能在仰韶中晚期农业文化西进背景下,由马......
长期以来,湖泊沉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3Ccarb、δ18Ocarb)被广泛运用到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建研究中。然而,由于δ13Ccarb和......
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隆升初始的时间、位置多有争议.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是研究盆-山耦合、构造热演......
结合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和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137Cs示踪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地区的土壤风蚀量进行估算。......
青海共和盆地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层十分发育,区域内既有地热、太阳能、矿产等资源丰富,存在龙羊峡水库诱发地震环境背景。因此,分......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共和盆地蝶类的多样性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于2016-2019年的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
土壤粒度组成是最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影响着土壤水分运移、植被生产力等,进而影响植被的分布格局。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黄土与沙漠的过渡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受中纬西风与东亚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曾发生大范围的沙漠进退,是黄......
共和盆地塔拉滩沙漠化土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有利于保墒和促进苗木根系恢复和再生,而且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内陆的共和盆地1985—2005年21年间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水、热两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
利用多时相多光谱遥感数据,针对研究区环境特点及已有研究程度,综合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基于地理知识的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的部分......
青藏高原现代季风边缘区中晚全新世气候重建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更尕海的GGHA孔岩芯进行了孢粉分析(平均......
土壤风蚀作为土地沙漠化的首要环节,对其准确测定和评估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放射性核素137Cs作为人类核试验的产物,以其独特的理......
采用1310个中国北方表土孢粉,共和盆地达连海化石孢粉数据,利用现代类比法,重建7.0cal kaBP共和盆地的人类活动指数(HI),结果显示:......
试验研究青海共和盆地封育季节草场生物量、种群与生境变化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生物量和株高均高于未封育草地,且依据未封育与封育草地......
为了解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蝶类多样性,分别于2016—2018年5—8月对共和盆地5种不同生境(农田、干旱草原、干旱灌丛、高山草原、高寒......
共和盆地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沙化土地吞噬和威胁着盆地内畜牧业、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还严......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详细地记录了共和盆地第四纪环境变化。通过对共和盆地第四系沉积序列特征和孢粉组合特......
共和盆地第四纪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剖面包含了四个正极性段,三个负极性段,剖面底部地层年龄约为2.11MaB.P.。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
文章分析了更尕海表层沉积、流域地表沉积、湖泊水体沉积以及岩芯沉积等的粒度组成,并比较了不同沉积类型之间有关的沉积动力联系。......
摘要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青海省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以天然草地产草量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探讨1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野外考察和大量的137Cs取样分析,初步查明了共和盆地......
[目的]研究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方法]沿海拔梯度在共和盆地选取样地43块(明显退化草地13块,未明显退化草地3......
为筛选出适宜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以陇薯6号(CK)为对照,比较了7个品种的物候期、植株形态、田间性状......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高原”咽喉之称,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北部是日月山隆起带及青海湖盆地,中部......
通过对高寒草原背景值样点(RS7)的分析,将共和盆地的137Cs背景值含量确定为(2691.78±196 08)Bq·m-2,基本接近北半球137Cs背景值......
草地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是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197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了贵......
利用黄河上游高寒干旱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和自然因素数据为分析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近50......
为了提高干热岩钻井效率和减少井内事故,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GR1井进行了螺杆钻进工艺的应用。根据现场高温井况下螺杆钻具的工作......
地热是典型的非常规能源,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地热对缓解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的被动局面很有必要,开发利用前景广......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富集于花岗岩地层,硬度高,研磨性强,部分层段裂隙发育,取心困难。针对干热岩地层和取心需求特点,研制了一......
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地区之一。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伴随着土壤性质的退化。作者对共和盆地......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共和盆地弃耕地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中度氯化物盐渍地,耕作层含盐量在0.5%~4.0%,盐分表聚......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共和盆地,本文依据三个主要气象站(茶卡、恰卜恰和贵南)及18个临时气象站的长短期气象资料和共和县(恰卜恰......
对影响共和盆地天然草地产量的气候因子近47 a来的趋势性、阶段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天然草地产量的气候因子中,4~9月的......
本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治理的指导思想、近期工作及对策.......
本文利用共和盆地共和气象台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和周期等气候变......
研究了共和盆地流动沙丘的快速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快速固定需要机械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机械沙障可在短期内将流动沙丘完全......
据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进一步勘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地下2735米处,成功钻获温度达......
利用1985~2006年22a的温性草原物候期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因子,运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牧草物候期气候因子......
通过多年柽柳沙地造林试验,选择多雨年份突击造林,对造林的成功具重要意义。柽柳栽植后立即平茬复壮,可提高成活率,沙丘背风坡是柽柳生......
通过对1998~1999年共和盆地的降尘观测和尘样的137Cs分析,测定了降尘速率及其月分配;对尘源进行了137Cs示踪,并从理论上估算出降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