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交替相关论文
土壤稳定化技术具有原位可操作、高效环保等特性而被广泛运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该技术核心在于环保高效可持续稳定化材料的运......
镉(Cd)和砷(As)是污染土壤中毒性强且较难同步修复的两种元素。目前针对Cd、As的修复技术中稳定化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生物炭及其改......
生物结皮是广泛分布的地被物,每逢冬春季节,受冻融交替作用影响,结皮覆盖土壤的理化性质、水文学特征以及土壤可蚀性明显改变且与......
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季节性冻融区土壤在秋末及春初季节受冻融交替作用极易发生侵蚀,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活动。为探究季节性冻融对土......
银杏(Ginkgo biloba L.),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气候变化以及栽植环境影响,银杏日灼冻害问题日渐严重......
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季节性雪被对土壤氮含量及转化有着重大影响.降雪是氮沉降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中的有效氮含量;降雪形......
我国北方森林面积大,碳贮量高而且在本地区和我国碳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呼吸(RS)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圈释放的主要CO2源,其......
1.整地施肥 1.1整地 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
气候条件是自然因素影响地域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冻融循环现象是我国高海拔地区及中、高纬度区域关键的气候驱动因子,冻融循环......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上季农作物的生长、田间日晒雨淋等,土壤耕作层上部遭到破坏,肥力降低,地表板结,不利于下......
在林业试验地区选取当地代表林木植被的应季落叶进行实验室培养分析,对比冻融处理后的不同应季落叶CO2排放速率和未处理落叶CO2进......
农田施肥过量导致氮磷养分淋溶引发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冻融交替是中高纬度、高海拔和部分温带地区的自然现象,对冻土区农田生......
以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雪床为样点,根据融雪梯度,设置早融、中间和晚融3个融雪部位,并对各个部位几种优势牧草种群间的联结......
一、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减少水分蒸发,保住底墒,是冬季及早春整地技术的关键。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高山雪床,沿着融雪梯度设置了早融、中间、晚融3个融雪部位,对每个部位的环境因子、大卫马先蒿的个体生长特......
1定义夏秋高温干旱季节,日光直射裸露的果树枝干和果实,使表面温度达40℃以上时,即可引起灼伤。受日灼伤害的树皮,严重时脱落,或干......
冻融交替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前人关于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许多成果,但关于冻融过程对土壤污染物行为......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草地土壤冻融交替过程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通过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和水分观测资......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分析和冻融实验,分析了冻融作用下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以及有机碳密......
为研究冻融交替对轻组分有机质(LFOM)动态的影响,设置不冻处理T(4℃恒温培养),长冻处理F(-10℃持续冻结)和冻融交替FT(-10℃和4℃各12h交......
全球温度升高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即冬季升温幅度显著高于夏季的季节非对称性趋势,这在高纬度和高......
冻融交替是由于季节或昼夜热量的变化,在表土及以下一定深度形成的反复冻结和解冻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的一......
从吉林省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黑土耕层土壤,采用传统的平衡振荡法,设置25℃恒温培养和冻融交替2个处理,对黑土的非交换性钾释放动力学......
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是自然条件或人为影响下土壤经常遭受的水分和温度胁迫的两个典型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或集约化的设施栽培条件......
我国的干旱区具有明显的特点,从高山冰川、森林草原到平原绿洲和戈壁荒漠构成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在水分极度匮乏的干旱区,任何形式......
冻融交替是改变黑土结构、加剧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以典型黑土区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季节性冻融循环与室内模拟冻融循环......
为了研究不同冬灌量对苜蓿越冬和返青期土壤水热状况、返青期苜蓿生长及第一茬饲草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冬灌量水......
本文研究了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对土壤大孔隙及由其导致的优先水流形成的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在水稻和大豆土壤......
采用田间监测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冻融作用对黑土有机碳数量变化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黑土有机碳变化的机理,为增加......
冻融末期是连接冬季与生长季节的关键时期,期间强烈的温度变化可能深刻影响土壤生态过程.为了解冻融末期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
期刊
为了研究冻融交替作用下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方法,分析冻融周期以及团粒结构含量对复配土壤......
土壤冻融交替是寒冷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表明冻融交替作用能够促进氮素周转,从而缓解因土壤有效氮素缺乏......
冻融交替影响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及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通过室内冻融模拟(即分别在-7......
以往的土壤呼吸(RS)研究大多集中于生长季,而对非生长季RS的认知甚少。常见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
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长白山地区2种典型森林(硬阔叶林和蒙古栎林)土壤在春季解冻期间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转化酶(......
为探究冻融交替对不同施肥水平的黑土中氮磷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对东北地区的黑土进行了模拟冻融处理,并分析其氮磷指标(总氮磷、......
为研究冻融交替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冻融周期和黏粒含量对复配土壤团粒结构......
以黑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25—5℃、-10—5℃)对黑土氮素转化速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区,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中的丛间草地(GC)、金露梅灌丛(GG)......
以24h为1个冻融循环,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农田黑土重金属Cd赋存形态转化的影响。土壤Cd含量为5.0mg·kg^-1时,......
季节性冻融是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自然现象,深刻影响着寒冷地区土壤碳、氮生物化学过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冻融作用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重金属Zn赋存形态转化产生显著影响,以24h为1个冻融周期,对150mg(Zn)·kg-1的黑土冻融8次,结果表......
通过对重金属Zn污染的黑土进行冻融频次和不同含水量的实验研究得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重金属Zn交换态含量,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
以24b为1个冻融交替周期,进行了Cd污染黑土不同冻融频次和含水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均与冻融次数呈显著负相关......
通过原位土柱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冻融交替下(-10℃冻结1d后5℃融化7d作为1个冻融周期,共5个周期,并以5℃恒温培养为对照)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