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自然保护区相关论文
自然教育在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具有引导意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
自然教育在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具有引导意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
采用巴氏罐诱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林型地表甲虫组成和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气候环境因......
采用实测法,分析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湿度在不同深度、不同月份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
在调查的基础上,报导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涉及12个科、22个属、40多个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
摘要[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6种,隶属于12科24属。分析了这些蕨类植物资源组成、区系特......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年和2009年2个年度的森林资源主要因子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分析。结果表......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
通过凉水红松阔叶次生林与帽儿山红松阔叶次生林的区系成分对比分析,阐明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区系成分的差异及......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降雪、积雪和溪流融雪径流样品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内雪化学特征及其......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森林恢复区域和原始林区域的蛾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位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4个典型区域的蛾类......
椴树是广布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乔木,具有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随着它的价值逐渐被发掘,椴树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黑龙江省......
系统调查了凉水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状态下云杉人工林蛾类群落,结果表明:共捕获蛾类样本17 313只,隶属于23科450种,夜蛾科为优势类......
为了解松鼠贮食行为巾的重取食物行为特征,以及在冬季不同生存环境条件下,重取贮藏的红松种子的状况,于2004年初冬(11月中旬),仲冬(2005年......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准确估计其价值对森林可持续 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按照国家......
采用集水区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对溪流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各集水区溪流水均呈弱酸......
20 0 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
报道了凉水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各层次植物含量。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几种优势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有较大差异;生长在同一......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季节......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处于森林恢复期的典型人工林与原始林昆虫群落的结构,对位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4种典型林型的昆虫群落进行了系......
本研究对2013年5-9月和2014年5-9月,通过扫网、巴氏罐诱以及灯诱等多种方式,在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区域的调查取得的昆虫数据进......
近三年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寄生虫卵感染率一直较高,同季节时期寄生虫卵感染率变化趋势明显,以夏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秋季检......
【目的】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不同林型的生态响应,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
本文从生态地理学观点出发,运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和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10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生态位和植物生长型的关系进......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
对黑龙江凉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采集、鉴定,并对其区系多样性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90种大型真菌,隶属于44科85属,其中优势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