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成穗相关论文
冬小麦拔节期至开花期是穗数和穗粒数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水分管理对产量构成存在显著影响。分蘖是小麦的生物学特征,亦是决定......
分蘖成穗是小麦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明确其遗传机理,筛选和发掘与分蘖成穗相关的主效QTL位点和分子标记,对于小麦遗传育种工作具有重......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连续两年以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为对照,对重穗型小麦品种豫麦66分蘖成穗机理及其栽培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及时、科学合理的施好小麦拔节肥,可以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在施用小麦拔节肥时,一定要......
六、分蘖的成穂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株麦苗能在较短时间里发生大量分蘖。随着植株生长,体内营养状况和各种生理活动不断变化,环......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25日,全国已春播各类农作物4.48亿亩,占意向面积的33.4%,进度比去年同期慢2.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已播2.4亿亩......
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水稻试验田,采用池栽试验并模拟大田生产管理方式,以早稻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早稻277为试验......
麦秸是小麦收获后留在田里的麦草,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麦秸直接还田已成为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经济的重要技......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麦类作物普遍进入拔节期。此时应及时、科学地施好小麦拔节肥,以促进分蘖成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具体要......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
优质小麦生产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总结黎城优质小麦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
采用裂裂区设计,以强筋小麦临优145、临汾138、临优2069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临汾1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
分蘖成穗是小麦高产栽培中决定群体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其调节机理,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研......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稻茬晚播小麦浇水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
晚播小麦因播种期推迟,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生长慢且生长量小,造成分蘖成穗少,幼穗分化时间缩短,籽粒灌浆开始晚,强度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杂交水稻制种采用母本直播,可以减少母本插秧工时,缩短返青期,提高母本低节位分蘖成穗,具有省工、节本,易除杂的优点,特别是父母本......
目前,惊蛰已过,我市小麦已经拔节,小麦生产进入了中后期管理阶段。这一时期小麦的生长特点是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入以......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国丰一号分蘖成穗 ,株叶形态 ,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国丰一号虽长势繁茂 ,但需氮量中等偏下。其最......
对洛旱6号小麦的幼穗分化、籽粒灌浆和分蘖成穗三大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洛旱6号幼穗分化的总时间缩短,......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2种穗型小麦品种茎蘖叶片糖氮代谢差异及与分蘖成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
为了能动地调控大穗型品种的分蘖成穗率,采用大田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影响。结果表明......
我市是典型的双、三熟制结合部,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地以麦、稻、稻纯粮型三熟制为主;1985年后,麦、稻两熟制比例上升,直到90年......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于拔节期前后测定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一级分蘖的第一分蘖(分蘖I)和第二分蘖(分蘖II)各时期上部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内吲哚......
【正】迟播小麦出苗时间长,始蘖发生晚,苗期生长慢,越冬叶片少,植株矮,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为夺取迟播小麦高产,应抓好以下六项......
[目的]为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确定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设置9.00万、13.50万、17.25万、22.50万、25.65万、32.10万窝/hm^2......
强化栽培是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及其适应性,目前仍有较多争议之处,如强化栽培所提倡的超稀植和生产应用中低分蘖成穗之间矛盾突出。......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不断增大,已达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对我省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起到......
运用相关分析原理,对生产中大面积使用的两个杂交水稻类型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1中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有效穗......
以杂交中籼Ⅱ优838和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四个栽植密度,研究了......
为了明确播期对‘洛麦22’的各项生育指标及发展规律的影响,进一步开发其高产潜力,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对其小麦的籽粒灌浆和分......
通过对抛秧、手插与机插栽培的连作晚稻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发现3种栽培方式的分蘖成穗均以第5、第6和第7叶位产生的分蘖为主;3种栽......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地力、肥力条件较好的基础上,以适当降低播种量为中心,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比较好地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
【正】一、播种前准备首先,要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2~3m3、碳铵60~70kg、磷肥50~60kg、钾肥10~15kg、锌肥1~2kg。其次,要整好......
浙皮10号(原代号浙09-6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浙农大3号为母本、浙秀1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耐寒抗倒、......
在三、四月份,小麦已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此时抗寒能力降低,完全丧失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当寒潮来临时,夜间......
为探讨水稻不同分蘖时期的成穗规律及稳部性状特点,对主茎和播种后26、31、36、41、46d的茎蘖消长及单茎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麦类作物普遍进入拔节期。此时应及时、科学地施好小麦拔节肥,以促进分蘖成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具......
近年来句容市水稻晚粳面积较大,水稻收割迟,腾茬晚,部分稻茬小麦播种期偏迟,影响了句容市小麦高产、稳产。晚播小麦由于播种期迟于......
特糯2072的分蘖成穗情况受基本苗影响较大。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最高分蘖期提前。成穗率下降,单穴分蘖和单穴成穗数在单穴栽插1-7苗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