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育年龄相关论文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从绝对数值来说,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就录取比例而言,......
在当前低生育率与老龄化叠加的人口新形势下,提高育龄女性多孩生育意愿对于改善人口结构性矛盾,充分释放生育政策效果至关重要。就多......
通过比较终身生育率的两种估计方法,本研究发现,利用同是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在反向"预测"过去时明显优于总和生育率......
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分工,但是,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深和家庭结构核心化等多重因......
本文以经验研究资料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自愿不育态度和意愿进行了比较,并利用多国终生未育妇女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的抽样调查数据,对......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产妇未婚先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对策以降低未婚先育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
生育率下降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王洪春就整体而言,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水平国家的行列,可以预见,只要不发生大的社会意外变动,......
云南壮族素有多育、早育以及男性偏好的生育传统。笔者对云南文山州广南县阿科乡阿科村壮族为期23天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后发现,自计划......
青壮年农民工不仅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更是适婚适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婚、生育作为农民工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运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2014年女性流动人口的初育年龄分布特征及......
人类的生育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于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不能仅从女性的自然生理条件孤立地看待,还应考虑生育的社会属性,......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估计我国1999年的大学扩招政策对个体婚姻和生育决策的......
在对流动人口的初育年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同时纳入了包括流动人口的个人......
<正>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育年龄是描述女性婚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人口出生的重要参数。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
<正> 一、资料来源及说明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育年龄是描述女性婚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人口出生的重要参数。1982年全......
<正> 结婚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随之也产生了生育问题.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女20岁,男22岁)三年及以上结婚......
<正> 人口的构成及其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家庭和婚姻状况,都是影响一个民族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西藏藏族的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平稳缓慢上升,育龄妇女平均初育年龄在波动中小幅度上升,已婚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初......
<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从微观的角度考察,每个家庭都必然经历从产生、发展、衰败到解体的过程,这一全过程被称为家庭生命......
<正>受韩国政府的邀请和资助,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能力开发"团,2011年12月对韩国进行了15天的培训和考察。本......
<正>为深入了解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发展,探索建立家庭友好型社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人口基......
理论上终身生育率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理想指标,但由于时滞问题而难以运用;实践中采用的总和生育率用不同年龄妇女生育率加总进行......
通过比较终身生育率的两种估计方法,本研究发现,利用同是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在反向"预测"过去时明显优于总和生育率......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
采用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利用1950-2016年农村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数据以及相关人口统计数据,估计并预测了1950-1996......
【正】 一、引言 以往,人口生育行为的时间序列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再生产的开始,即妇女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上。然而,妇女的终育年龄(......
【正】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此,维吾尔族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和生育意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于1991年8月对阿克苏市......
理论上终身生育率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理想指标,但由于时滞问题而难以运用;实践中采用的总和生育率用不同年龄妇女生育率加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