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论文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制造业逐渐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是实现制造业高......
文章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分析数字要素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数字要素整体投入、数字基础设......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转型的主导力量,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主要从事组......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对于提升国家国际地位、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联合国工......
基于测算出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以及25个全球主要经济体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汇率波动与制造业国......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的不断革新及全面应用,全球数字贸易迅猛发展,并成为各国推......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发展迅速,2013年总产值首次......
在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互联网发展水平被视为影响一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国家层面......
本文选取1995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服务、其它商业服务、通讯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
计算、比较中国与主要出口竞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ULC),发现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是多年来制造业劳动生产......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运用我国22个省市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者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品牌建设能力严重不足,规模仍然普遍偏小,发展方式仍主要为粗放型,且位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低端等......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分别对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创新型人力资本以及国际竞争力水......
中国制造业曾在廉价劳动力、优惠的土地政策及低环境成本的优势驱动下,实现其飞速发展。但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形式逐渐被产品内分工形式取代......
采用WIOD数据库数据测算1995-2011年中美两国整体制造业及三类技术制造业(低、中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出口额、GVC参与指数及GV......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然而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基于双层嵌套Dixit-Stiglitz模型的......
本文从不同维度对制造业结构软化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行业路径差异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按照制造业产业类型的不同分析了劳动密集型......
基于对绿色技术进步从制造技术向生产前沿面靠近、技术应用效率提升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三个层面驱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分......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制造业名列世界第三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4,日本的1/3,差距还是很明显的.1990到2000年10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说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崛起,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实业特别是制造业上。据统计,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1.955万亿......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
近年来,国家着重强调经济转型,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生产性服务贸易起到重要作用。在“Made In China”的标志成功走到世界前沿之......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
采用基于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飞机数字化装配测量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现代飞机数字化装配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更能适应上层的飞机数......
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概述,生产性服务业FDI呈现总体规模小、发展速度快和分行业差异明显等特征,并......
<正>国家的竞争优势源于创新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成功的企业和国家采用的策略不尽相同,但根本特征是相同的,它们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
对湖南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构建了互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模型,结合2010-2016年的数据,对......
<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高速......
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并以"扭曲税"的形式将要素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偏向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效率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
<正>国内首个"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德阳挂牌,授牌方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还与德阳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德阳重大技术......
当前,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因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8年中国工......
根据1982—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竞争力现状,本文提出GVC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通过加大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
本文首先对中印两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认为无论从经济指标还是从社会指标考察,中国均比印度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对......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
随着制造业“2025”的提出,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浪潮的兴起,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十分艰巨的考验。传统的资源密集和劳......
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当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客座研究员时完成了......
本文对生产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关联性、空间可分性、外部化、所涉及法......
运用1997-2008年的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中介变量,对生产者服务进口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人口红利,即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低的人口抚养比以及高储蓄率,使得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在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逐步向服务经济转型,这是一次从技术到产业组织、经营管理、商业模式、运行......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服务贸易的总额不断增大,其在国际贸易中所......
本文利用2000—2012年11个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来看,创新投......
金融危机后,生产性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正>制造业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自178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的200多年以来,制造业就一直以不可替代的角色推动着每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