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陆相关论文
福建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受了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以致省内华夏古陆不断发生裂解及增生。省内的......
通过对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地区是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一次最重要的造山......
由于潮坪相带只存在于扬子靠近华夏古陆的一侧,表明该时期华夏古陆已经推进到江绍断裂附近,而原江南古陆的位置附近存在盆地相的浊......
就当前福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中涉及的华夏古陆、岩浆构造活动、地质构造等有关问题研究现状及各自不同认识作初步归纳,并对其进一......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
通过对福建省童子岩组含砂量、煤的干燥基灰分、煤的含硫量及东带地层生物群特征的研究,表明童子岩组东带地层沉积具有不均一性。......
近20年来,在东南沿海发现了较多的古元古代-太古宙的地质信息,这些“古信息”集中出现在武夷隆起周围,称之为“武夷古信息区”。“武......
华夏古陆闽浙地区古元古代晚期((1766±19)Ma)斜长角闪岩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5.6~+8.5,表明其母岩浆来自高度亏损的地幔源,同时其εNd(t)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同......
闽西北-浙西南的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是目前华夏地块出露的最老岩石。对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元素和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分析,其年龄为(1......
数十年的地质填图和反复的专题研究已经充分证明:1中国东南部角度不整合于泥盆纪沉积之下的变质岩系含笔石、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时......
浙西南北园的石榴斜长角闪岩是一次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岩为玄武质火成岩。可分为两个演化过程,其一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
<正> 在 G.Bentham(1861)所著的香港植物志,载有高等植物1003种.到了1921年,Dunn et Tutch-er 编著的广东及香港植物志里,记载了香......
<正> 在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上,中国东部划分的主要构造单元有: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吉黑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
葛利普1924年创立的华夏古陆,是指震旦纪至侏罗纪时期位于华夏地槽以东并高出海平面的古陆地,主要分布于现今粤闽中东部和浙南东部......
显生宙期间,中国南部的构造属性曾几经转化。加里东旋回,那里有扬子准地台、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印支—南海准地台3个单元,其中华南......
<正> 一、大地构造分区我国东部主要是地台地区(大兴安嶺、秦嶺、台湾除外),分三大部分,中關是中朝地块,活动性小,較稳定,特性近于......
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华夏古陆闽浙地区晚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可以划分成两组。第1 组斜长角闪岩的 Nb/ Yb比值较高, L R E E富集, 具有板内玄......
对位于华夏古陆东南部的广西云开地区大面积出露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的主体花岗质片麻岩、中深变质的天堂山岩群石榴辉石岩和中......
本文回顾了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报道了MC-ICPMS(多接受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下的岩石与锆石(ZrSiO4)的Hf分离纯化和1......
闽西地区的早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3个基本构造单元组成:西部结晶基底仰冲带、中部活化基底剪切滑脱带和东部盖层褶皱冲断带。古构造......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沿政和一大埔断裂带分布。对马面山群3个标准剖面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t=17.3~17.8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