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组成相关论文
随着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原油微生物作用前后渗流特征和原油组成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生物在多孔介......
注空气开采油藏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技术。在油藏温度下(一般应高于70℃)空气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LTO),反应消耗掉大部分氧气......
利用GHM烃分析仪对水驱模拟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采出原油进行分析 ,研究其原油组成的变化规律 ,探索原油组成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内......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
针对原油与空气氧化反应后原油组成变化进行分离与分析,使用改进的柱层析法将低温氧化后原油分离,使用气相色谱法对低温氧化后原油中......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
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油、水在岩石孔隙中分布、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岩石润湿性直接制约着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力以及石......
201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报收91.51美元/桶,盘中创出91.63美元/桶的新高。12月22日,欧佩克12种原油组成的一揽子原油价......
在大庆葡Ⅰ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葡71-75井区进行了稀油(地下粘度4.9 mPa·s)蒸汽驱试验.试验区水驱采出程度22.62%,综合含水82.......
油田开采高含水期后,原油变重、变稠、乳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原油脱水成为分析测试前的必要步骤。而脱水质量直接关系到原油密度、粘......
针对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筛选方法复杂等问题,建立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模型。在原油组成的分析、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的......
根据Peters和Maldowan原油降解程度的划分意见,利用全烃气相色谱和原油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西斜坡的几个主要油田和重要......
为了揭示原油组成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临南油田为例,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组成进行连续多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随着开......
现代原油运输为石油行业中重要工种,主要通过原油管道负责运输,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管道内会出现结蜡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其中的流通......
本文结合降凝、降粘剂的改性原理,阐述了含蜡原油不同组分和结构对原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降凝剂和降粘剂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正> 世界各地石油性质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其中烃类及含硫、氮及金属等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比例有差异所致。因此石油组成是决定石油......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至今世界上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由于这项技术具有成......
双南地区以产正常原油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凝析油.观察发现,凝析油和正常油的总体特征(密度、粘度、含蜡量和凝固点)和某些生物标志......
概述了含蜡原油中的蜡、胶质、沥青质、轻烃等有关组分与降凝剂的相互作用特点 ,及其对原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结合降凝剂的改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