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录相关论文
本文从基层实际账务处理的角度创造性提出了双分录勾稽调整法,能有效地降低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出现的做账错误.......
根据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应该引入“双分录”的账务处理制度,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相关行政部门会计核算进一步加以规范,财政部也将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使双分录的应用范......
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创新,同时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从业务实践的......
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扩大了“双分录”的会计核算范围,这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重大变革之一,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对......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重构了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大幅提升了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功能,促进了政府工作规范化。但行政......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我国企业和单位的财政管理需求,我国制定了《单位行政会计制度》,该方案有效扩大了双分录会计核算......
财政部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存货》将对政府会计存货核算的规范发挥积极作用,但笔者认为该准则中最大的缺陷是未明确指出存货......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很多行政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下,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分别处理,且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
财政部新颁发《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需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中的八大会计要素采用"双分录"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分录"......
<正>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以下简称《制度》)。本文对新《制度》进行解析。一、新《制度》补......
<正>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大大扩展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通过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将预算会计和财......
<正>2013年12月18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
财政部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九个非货币性资产、负债使用“双分录”进行核算,扩展了会计“双分录”的运用,对......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同时编制预算会计分录与财务会计分录,即"双分录"核算......
修订后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双分录"核算范围的扩大是新制度的亮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行政单位会计实施"双......
自2014年1月1日实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而引入"双分录"的账务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制度只注......
"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创新点。二者之间有会计目标双重性的共性,为实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目......
<正>事业单位对一笔业务中同时存在收入、支出变化,又存在非货币性资产或负债变化的,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这类会计核算主要集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众多行政单位会计工作也扩大了"双分录"的核算范围,在解决众多的财务问题上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但是......
围绕政府财务会计信息与预算管理信息兼顾的会计改革目标定位,分析了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冲突以及双分录的协调机理、理论缺......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为了给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财务管理的效用。新增了"双分录"这一......
<正>在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大力推动下,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
<正>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现有制度下对地方政府债务核算相关规定,结合湖北省宜昌市总预算地方政府债务核算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揭示其存......
为满足公共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规范会计核算,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无疑是对财务人员能力的巨大考验,因此,了解新会计制度带来的变化以及对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是一项重大变革,创新在于通过扩大"双分录"核算范围,达到既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又反映......
即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方式的问题上采取了8要素方......
伴随《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的发布,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标准分别经历了不确认负债要素、确认负债要素但不按流动......
现行总预算会计规定的地方政府债务核算办法,存在着债务不能确认、收入与负债概念模糊、夸大政府权益等弊端,致使有关地方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