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忆相关论文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一部融合魔幻、现实和历史的伟大作品。通过研究创伤记忆在母女三代中的领受和传......
犹太大屠杀是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裂痕和转折点.英国布克奖作家艾丽斯·默多克的后期作品中多次表达她对大屠杀导致的心理创伤......
玛丽安·赫希的后记忆理论关注的是纳粹大屠杀幸存者逝去之后,大屠杀创伤记忆对幸存者后代的影响.赫希将记忆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
内容摘要:“后记忆”理论可以有效描述集体创伤事件和第二代记忆特征。在图像回忆录《美越:家庭旅行记》中,第二代美国越裔作家陈家宝......
西方大屠杀文学中的记忆研究关注创伤事件对当事人及后代的影响,其中玛丽安·赫希提出了"后记忆"概念定义和解读非亲历者对大屠杀......
随着以"后现代"为代表的多个"后"概念不断遭到质疑甚至颠覆,玛丽安·赫希提出的"后记忆"概念岌岌可危。"后记忆"描述了大屠杀幸存......
<正> 本刊连续登刊幼儿40天记忆能力训练后,参加训练的幼儿,他们的记忆能力如何?现在可以对幼儿的记忆水平进行一次测验,了解一下......
近20年来,美国人文学者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围绕着"犹太大屠杀"等创伤性历史事件的媒体表征问题提出了多个"媒介记忆"理论,探讨了......
<正>记忆(memory)为大脑处理各种信息的一部分,包括了对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能力,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1]......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福厄的小说《一切皆被照亮》以一位美国犹太青年作家前往乌克兰寻根的经历为线索,借助魔幻现......
美国华人作家严歌苓在小说《扶桑》中对女主人公扶桑在创伤性环境中的未创伤化描写以及英译本对扶桑形象的改写操控展示了美国离散......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的结篇《死者》以爱尔兰独立前期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都柏林为背景进行叙事,带有浓重的后殖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