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萘啶相关论文
咯萘啶(7351)及其某些类似物,对鼠疟红内期不仅有显著的作用,对红前期也兼有显著的作用。为了寻找兼具这两种作用的抗疟新药,作者......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发热2周,出现畏寒、寒战、高热(体温40.8℃)于2002年11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间歇性发作畏寒、......
通过纳米载体共输送两种或多种化疗药物可以使两种或多种药物产生最优的协同增效或加和作用。纳米金刚石(NDs)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
目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逆转肿瘤MDR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我国创制的抗疟新药咯......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与氯喹等抗疟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检测。结果 :滇东南、滇南......
<正> 目前云南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的地理分布日趋广泛,为在现有抗疟药中寻找氟喹替代药,我们应用体外微量法测定了云南4例抗氯喹恶......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
目的 在明确咯萘啶(PND)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性的药效基础上,初步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单用阿霉素(ADM)和联用咯......
目的 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法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 2 4、2 5和 32例恶性疟现症......
1992年10-12月在云南南部应用体外微量法测得甲氟喹、奎宁、氨酚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磺/乙)及咯萘啶对恶性疟原虫的ID50依次为46、480、52、150、2×104/25×......
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中缅边境西段缅甸境内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及我国抗疟新药青蒿琥酯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100%、14......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阵发性寒战、高热、出汗和脾大、贫血、容易复发为特征。在我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