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涡相关论文
分析了1985年10月青藏高原腹地一次特大雪灾的地面气象要素场及卫星辐射场特征,并对造成重雪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
利用地磁场MAGSAT(1980)模型计算了软流圈-岩石圈边界(ALB)上的焦耳热场,分析了它的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环境意义.发现ALB上焦......
基于“板内地震的底辟假说”,对甘肃著名的化马“1976·07”暴雨和宕昌“2000·05”暴雨发生地的断层分布、地震及3.2m地温......
根据地热涡的移动规律和地热释放的持续性,我们设计了两种月降水的预测方法:(1)外推法,依据过去2~3个月地热涡和多雨区的移向、移速,外推......
对1954-1999年中蒙0.8 m地温资料进行CEOF分析,发现地温场存在沿纬向的4条波动结构,与我国的4条纬向地震活动带一一相合; 青藏高原......
利用3.2m地温资料,从地热涡和地冷涡的演变来分析黄河上游唐乃亥入库流量变化的地下原因,并初步总结了其预测方法.......
利用浅层地温时空演化特征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 980年以来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前浅层地温异常特征。结......
初步探讨了19871990年我国东部地形变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地震带和中强地震震中分布的关系,并进行了典型个例分......
基于地震、土壤温度和降水资料,从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探讨了地球固......
分析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研究了地球......
制约我国天灾(旱、涝、震)活动的地热涡列共有4条, 本文首先介绍了2003年上半年4条地热涡列的活动特征, 然后根据其演变趋势预测了......
通过对2003年地温场的演变形势分析,讨论了引发2003年汛期淮河大水的主要原因.指出:冬季淮河流域有地热涡活跃和缅甸北中部或我国......
利用地磁场MAGSAT(1980)模型计算了软流圈-岩石圈边界(ALB)上的焦耳热场,分析了它的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环境意义.发现ALB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