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群体相关论文
绒螯蟹(Eriocheir)是东亚地区重要的经济甲壳纲动物之一,特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沿海和河流区域。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绒螯蟹主......
为查明大规模增殖放流对黄渤海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辽宁丹东、营口,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威海和日照......
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引起柑橘慢衰病(citrus slow decline disease)是重要的柑橘病害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和捕捞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过度捕捞和近岸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野生许氏......
克氏原螯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淡水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迅速扩展至夏威夷、......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属广温广盐性滩涂双壳类,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在浙江和福建一带已有数百年的养殖历史,......
本文以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4个地理群体(大连黑石礁、莱州湾、海洲湾、象山)为研究材料,采用生物形态学性状多元分析技术、聚......
中华鳖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传统食疗的滋补佳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内外市场对中华鳖......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属硬骨鱼纲,石首鱼科,鲈形目,黄鱼属,小黄鱼种[1],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以......
该文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ues chinensis)野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中国对虾......
本文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为实验材料,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魁蚶微卫星序列基因组文库,经过优化PCR反应筛选分离出48对扩增条......
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rhadinum),暖温性海产鱼类,性活泼,一般分布在南海、东海。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盐度适应范围......
本实验利用AFLP技术研究了4个野生牙鲆地理群体及野生牙鲆与养殖牙鲆的遗传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核糖体18SrDNA和ITS1测序,一方面研究......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 bp引物中选取20......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
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深圳、汕头和山东长岛的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辽东湾、渤海湾、海州湾、乳山湾及海洋岛5个群体的中国对虾共9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一种微卫星类分子标记。为明确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海湾扇贝的4个不同地理群体共80个个体利用7对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
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年产量约3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90%,单种产量在我国养殖贝类中最高。随着人......
[目的]对海南不同地理群体羊鲍18S rDNA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海南不同海区的2个羊鲍地理......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烟台群体、威海群体、大连群体的3个野生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9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获得......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
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4个F1家系,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以中国对虾渤海湾群体(BH)、辽东湾群体(LD)和海州湾群体(HZ)的3个野生群共计60个个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7个基......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10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
分别测量了300尾采自中国五个淡水湖(太湖、滇池、呼伦湖、兴凯湖和巢湖)秀丽白虾的10个形态学指标,运用三种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地理......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9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了中国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3个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
利用AFLP技术对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个野生群体(乳山、无棣、牟平、即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6对引......
为了研究泥蚶不同地理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浙江温州(ZJ)、山东日照(SD)、韩国釜山(KR)、广西企沙(GX)、......
为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背景, 作者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非洲(F)、中国三亚(S)、泰国(T)和印度尼西亚(Y)的斑节......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大连(DL)、莱州湾(LZ)、海州湾(HZ)和象山湾(XS)海......
应用AFLP技术对栉孔扇贝的中国长岛群体和韩国东部、西部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中国长岛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最高......
近几年发现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在中国大陆的广泛分布.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38个不同地理群体......
于2007年6月-11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inarum莆田群体(PT)、大连群体(DL)和东京群体(DJ)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菲......
用RAPD技术研究了江苏地区10个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40个随机引物(10个碱基)对沼虾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取其中18......
测定了珠江水系的广西桂平、广东英德和钦江水系的广西钦州3个群体共计34尾白肌银鱼细胞色素b的5’端1023bp序列,发现43个变异位点......
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适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的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引物进行......
利用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4个引进地理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A)为2~10个,平均......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海南(HN)、浙江(ZJ)、江苏(JS)、河北(HB)等近海海域的4个地理群体银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庄河、汉沽、海阳、盐城、崇明、宁波、漳州等7个地理群体缢蛏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了......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织锦巴非蛤群体11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油松自然分布区内10个地理群体GOT、LAP两个酶系统4个同工酶位点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