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密相关论文
种植密植和氮肥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形成和倒伏发生的重要栽培措施,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因生态条件而异。川中丘区是四川省玉......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增加甚至减少肥料投入情况下实现玉米单产......
根据烤烟增密控氮技术[1]理念,在常规施肥水平6.5kg、行距1.1m的前提下,本试验设计0.65米、0.57米、0.50米、0.45米共4个株距进行......
针对京郊玉米创高产主要限制因子,制订出以增密为核心的“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集成建立了适宜北京地区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新技......
通过增加水稻栽培密度,比较水稻在减少施肥、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增密对节肥、抗旱的增产减损作用。试验结......
为可靠监测硅微粉增密料仓输料料位,文章针对微硅粉这一特殊介质及其增密处理的特定生产工艺,通过在微硅粉气力输灰时,对其增密仓......
北京市在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根据实施目标和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确定了以增密为核心的“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
利用自行研制的热梯度式炉系统探索了利用差温式 CVD增密技术制备高性能 C/ C复合刹车盘的可行性 ,研究了温度、气氛压力、气流量......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辽西地区是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如何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玉......
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我国正大力推广实施玉米"一增四改"技术,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倒伏、结实不良、病害加重等问题,严......
稀植是影响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就目前的情况,选用增密栽培模式很有必要,而能否成功应用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耐密品种的......
以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常规高产栽培(N0W0D0)为对照:N0为施氮量187.5 kg hm^–2、W0为......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增密多孔坯体,尤其是炭纤维增强坯体,使坯体沿横截面建立起一定的温度梯度,控制碳源气体仅在坯体高温带上裂解、......
1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保证全苗:缩株距增密度是指行(垄)距50厘米,株距41厘米,亩种植3200株改为株距29.5厘米,亩种植4500株,每亩增加1......
玉米通透栽培技术即改变原65cm等行距,实行不同行距、宽窄行种植的玉米栽培技术。宽窄行种植可改善玉米冠层内的光照、温度、湿度......
[目的]准确评估玉米高产措施的增产潜力,量化设计高产玉米技术模式,为合理应用玉米高产措施挖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
弹道导弹遥测系统数据丢帧一般采用直接插值法进行校正,这对导弹运动速度和位置而言精度不高。文中在分析弹道导弹运动特性的基础......
试制了厂拌型SBS改性乳化沥青,提出在热拌配比基础上进行冷拌料密实性和路用性能研究,验证了六种增密方案,并进行了高、低浓度乳化......
高粱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强,并具有独特的多重抗逆性(抗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耐高温和耐寒),所以适应性强,表现为高度的稳产性,被广大......
淮安是农业大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已有11年了。2012年全市新增插秧机4581台(总量突破1万台),比上年增长86%,水稻机插面积超过255......
对增密降肥试验与传统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适当减少肥料投入,节本增效明显。试验较对照节约成本912.00~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艺相结合,以推广高产、抗病、杂......
根据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理基础,通过采取大小垄种植方式与合理密植技术研究,探索玉米大小垄种植的合理密度与增产增效关系问题,进而......
研究了大垄三行增密种植模式.大垄距50 cm,垄底宽120 cm,垄面宽100 cm,垄高10-12 cm;垄上种植三行,行间距35 cm.结果表明,大垄三行......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核心技术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
研究玉米机直播增密丰产技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统一应用包衣良种,统一机械化条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适期晚收。......
采取长期定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麦秸覆盖还田和种植密度对青岛市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系统中夏玉米的产量、净产值和土......
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设定了4个密度水平和4个氮素水平,研究增密减氮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为在常规用量(标氮80 k......
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农作物。以增密为核心的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创建和应用,有助于破解我省玉米单产低水平徘徊的难题——......
杂交棉推广应用近10年来,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其它省类似)种植密度由杂交棉试种之初的1997年每公顷40350株,下降到2007年的每公顷23850株......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量、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造成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
在沈阳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绥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2011~2013年在王宝乡、荒地乡实施了“耐密玉米品种增密高产栽培模式”示范推广。3......
通过不同栽培模式试验总结出“增密减穴加距,深松中播沟施磷”为核心的露地栽培技术和“利用自然低温春化,早播减穴加距”为主的地......
为探索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在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种植前提下,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生育特性、植株性状以及产量状况的动态变化,揭示各影响因......
【正】大棚冬瓜特早熟栽培,可较一般拱棚封闭栽培早上市30d,较常规栽培早上市50d以上。且通过高密度吊架栽培管理,能使植株坐瓜期......
根据当地实际玉米生产状况,通过多年试验,总结了提高玉米单产的两种主要技术模式:一是玉米增密高产技术,二是一增二改技术,大大促进了玉......
选用耐密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深松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下扎,提高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延缓......
冬小麦"井字形"播种技术和"缩行增密"技术,利用现有品种,通过改变传统播种模式合理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由粗放施肥转变为配方施肥,由......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
耐密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原有的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株距增加密度的一种增密栽培。通过与当地常规稀植品种对比.研究......
一、发展玉米生产重要性玉米是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全球有1/3人口以玉米......
【正】一、栽培模式宽窄行栽培是一项节能和能量转化调节的农业工程技术,宽窄行栽培是在原来清种的基础上,种两垅空一垅形成比空为......
缩距增密指应用密植品种,缩小株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方法。该技术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1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抗病、株形紧凑、耐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