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寺遗址相关论文
七足镂孔器出土于安徽尉迟寺遗址,“七足镂孔罐形器是尉迟寺遗址继鸟形‘神器’出土以后又一件带有神秘色彩的陶器”。 “七......
泗水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第一段遗存可以分为A、B两群,A、B两群陶器所代表的遗存年代并不相同,文化属性有别。A群属于龙山文化第一......
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在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是新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动物考古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动物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讨论了利用动......
家户考古是分析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带有灶的大型房址应代表一个家户,一个排房基址可能包含好几个......
多年来,尉迟寺遗址因“尉迟”之名而误导了人们,湮没了她原有的骄人之处.加之时代久远,证据难寻,又使得取证困难.加之众位专家学者......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
考古遗址剖面研究正在突破传统文物考古研究的学科局限,应用孢粉学、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研究人类历史有意......
史前农业作为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史前稻作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目前考古界、农史界的......
尉迟寺遗址位于淮河以北的蒙城县境内,目前文物考古部门对该遗址已连续进行了9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
尉迟寺遗址的植物硅酸体分析与史前农业经济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王增林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境内淮......
为最终解决尉迟寺史前聚落的整体布局问题,2003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蒙城县文化局对该遗址的中心部位进行了全面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五千年前淮北地区原始农业状况──尉迟寺聚落遗址带来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古代农业文化,一般都离不开与地理......
一、序言自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空气浮游生物学开拓者、花粉化石发现者C.G.Ehrenberg发现并确定植物具有特殊的硅酸体(PlantOpal Ph......
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1986年发现于安徽省境内淮河以北的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是皖北地区迄今为止发掘出的一处最......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为我们分析大汶口文化晚期社会提供了珍贵标本。我们对聚落中房屋居住面上保存的陶器的统计分析提出,聚落中每......
对尉迟寺遗址中红烧上排房的建筑工艺加以考察,发现沿房屋间一截面的各层红烧上块在吸水率、抗压强度和烧成温度等方面呈现出一定......
<正> 淮北地区泛指安徽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较晚,五、六十年代曾作过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系统的考工调查......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 050 cal......
试论豫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及其源流郑清森豫东地区是个非常重要的占文化分布区,它主要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全部、汗封和周口地区......
<正>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境内淮河以北的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1986年蒙城县文物管理所调查发现。198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
<正>若一定要具体地追问它象征着何种形态,结合七足镂孔器的文化语境和相关材料的对比,我们倾向于它是宇宙山的象征。在前文字时代......
<正>对于大汶口文化陵阳河、大朱家村等遗址出土的"■"、"■"图像文字,笔者曾将它解释为新石器时代部族中负责观察大火星(星宿大火......
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中,包括一件形制较为独特的陶制品,研究者多称为"鸟形神器"。通过相关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及其他图像......
皖北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龙山文化房基中曾经出土过七件造型非常奇特的陶器。因为前所未见,考古工作者根据它们的外形特征,......
考古遗址地层是研究古代社会人类活动及其相关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之一。考古遗址地层研究对考古器物的依赖性较小,并且时间上具有......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独立起源,历经6000余年发展深变的成熟的建筑体系,它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审美等诸多方面都与世......
<正>一.样品背景及浮选方法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中美日照地区联合考古队在日照地区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在3处属于北辛文化和大......
19世纪,在对灭绝动物的骨骼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遗骸及人工制品也进行了调查,这标志着地质学与考古学结合的开始①。尽......
<正> 1989年12月,蒙城县小涧区郭店乡狼山村农民邓明华采石放炮,在距地表约2.5米处炸出铜簠、铜戈和马衔等器物。铜戈、马衔完整无......
2001年,《蒙城尉迟寺》的出版,公布了第一阶段(1989~1995年)的发掘资料,其中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这类遗存可以分为两......
近年来,聚落考古学理论不断成熟,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有关聚落形态的个案研究已成为学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尉迟寺遗址发掘出的规模宏......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是皖北地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连续几年的发掘工作,获得了重大收......
《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16开精装本,......
蒙城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东北板桥镇与许疃镇交界处,305省道东侧,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大规模、保存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一处史前聚落......
2010年初夏,我在《亳州晚报》做一名实习记者,期间多次随相关部门赴蒙城尉迟寺遗址考察学习,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源......
本文通过安微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图像文字及其相关遗存的研究,认为这批文字资料是发迹山东诸城莒县一带的帝舜太昊氏一族在西进中......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晚期墓葬共发掘92座,其中成人竖穴土坑墓21座,儿童瓮棺69座,其他2座。69座儿童瓮棺葬中,每座墓最少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