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底栖生物相关论文
2014年9月和2015年7月在渤海湾西岸-10m等深线内的2010年、2012年、2014年构建的人工鱼礁区及临近海域(对照区),每片区域选取3个站......
底栖桡足类是小型底栖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海洋沉积物中通常继自由通常继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之后,为第二丰富的类群.它们在海洋小食物......
20 0 0年 6月在南黄海鱼产卵场 18个站位的调查结果表明 ,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 0 .81× 10 6ind· m-2 (± 0 .4 1× 10 6i......
1 前言底栖生物(macrobenthos)是在海底营附着、固着、底埋、钻孔和匍匐活动的一类动、植物的总称。按底栖动物的个体大小,凡被0.5mm孔......
小型底栖生物是海洋底栖环境中数量最占优势的类群,但对于其在深海中的类群构成及分布特点还所知甚少。本研究对西北太平洋深海平......
从深海沉积物的样品中分离小型底栖生物的方法目前大多为人工分离,为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激光诱导荧光......
利用统计法、经验模型和多元聚类分析法和数学分析软件对2006年12月908项目冬季航次山东南部海域(36°15′—36°45′N,120......
“东方红2号”调查船于2003年6月在长江口外(28°N°至32°N,121°E至123°E)陆架浅海水域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小......
2007年4—5月对长江口及其陆架海域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有18个类群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117.19±82......
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在小型底栖生物分离系统的应用.设计小型底栖生物标本荧光检测方案,通过荧光染料虎红(rose bengal)光谱......
渤海1998年9月航次的调查结果。小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为(868.8±509.7)个/m^2,底栖桡足类居第2位,平均丰度为(66.3±56.9)个/m^2,占总......
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对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逐月采样,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
2007年4月在面临高度开发的天津近岸海域,对沉积物中自由生活的线虫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其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环境监测......
摘要 通过技术分析旅顺及庄河养殖海域底质中所含小型生物种类及数量,对比不同位置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种群、大小及数量差异,以庄河、......
综合利用机械、电子和两相流等技术理论,研究了从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小型底栖生物标本的固液机电分离技术,并对其做了试验论证和理论......
小型底栖生物作为底栖食物网的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其种类组成,对底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0年3月对红岛泥质潮......
本文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的双月对青岛湾潮间带的两个断面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对不同月份、不同潮区小型底栖生物栖息......
...
为明确胶州湾典型站位小型底栖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于2003-2004年对胶州湾B2站进行了7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B2站小型底栖生物的平......
<正>小型底栖生物(meiofauna)是指分选时能通过孔径为0.5 mm的套筛,而被孔径为0.042 mm的套筛所截留的底栖生物[1],主要包括自由生......
中国近海海岸线长,海域辽阔,生态环境非常复杂,生态系统多样,底栖生物分布及类群组成变化多端,是进行小型底栖生物研究的重要海域......
本文研究了辽河口邻近海域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5月3个航次小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
现代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创新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激光、光纤、生化、生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型底栖生物及其作为生态监测生物的优点,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小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小型底栖......
本文利用2003年1月在南黄海鳀鱼越冬场22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的环境、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
本文利用2004年1月在南黄海广大浅水海域28个站位与2003-2004年胶州湾B2站7个航次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小型底栖生物栖......
本文利用2003年6月和2004年9月在长江口外及其邻近海域36个站位所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
使用Ludox@HS-40作为介质,对一系列深海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离心分离实验,对小型底栖生物分选率在不同密度和离心速度条件下的双因......
线虫和桡足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种。本文采样、调查长海县某典型海域底栖沉积物,对沉积物样品中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进行分析。结果......
于2009年8月在微山湖取样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341±132ind·10cm^-2,平均生......
利用DAPI荧光计数法和Ludox-QPS方法并结合环境因子的分析,研究了2010年和2011年夏季(7月)及秋季(11月)长江口至济州岛沿线的CJ断......
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07年1,4和10月在北黄海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0......
于2008和2009年对青岛薛家岛砂质潮间带进行了4个季度的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1384.69±424.97)in......
于2010年7月(夏季)和2011年1月(冬季)对舟山朱家尖东沙砂质潮间带进行调查,分析了东沙砂质潮间带的环境因子和小型底栖生物的组成、丰度......
海洋牧场遵循与自然共建原则,重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是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人工牡蛎礁由牡蛎等附着生物和人工构造......
利用Ludox-QPS方法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的综合分析,研究了2011年4月采自长江口及东海10个站位以底栖硅藻、纤毛虫和异养小鞭毛虫为......
对慈溪龙山、温岭新街、临海滨海三个双齿围沙蚕的养殖点的调查表明:温岭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最高,为7321 5个 cm3,其次是临海(1750......
小型底栖生物研究对深海生态学研究和深海环境监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小型底栖生物是对小型底栖生物定量研......
为了解污水排海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于2011年4、8、10、12月对青岛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中潮带一个排污口附近不同距......
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2年1月(冬季)对青岛仰口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和第三海水浴场的沉积环境及小型底栖生物的......
小型底栖生物是海洋沉积环境中数量和种类最占优势的后生动物类群,对沉积环境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海洋......
微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藻及原生动物等类群,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线虫、多毛类、桡足类等后生动物类群,微型和小......
小型底栖生物经荧光染料虎红染色 ,测得虎红的吸收和激发光谱。通过光谱的对比和分析 ,选择合适的光学组件 ,设计一套光学检测系统......
于2007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聊城市东昌湖取样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秋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
在渤海的 2 2个站位 ,分 3个航次采集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 ,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分布格局及其与沉积环境因子间相互关......
本文首次报道 1 998年 5月厦门浔江湾水域 5个测站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 5 9.6 5个 /cm2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