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动力学相关论文
历时七天的“国际大陆边缘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0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
大地震在破裂区周围上千公里的区域内引起较大的同震变形,同时,地震引起的上地幔中应力的粘弹性松弛导致地壳产生持续震后变形,可......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籍(马杏垣)称东北为黑龙江亚板块,依次划分两个地块,东部为长白块体,西部为松辽-大兴安岭块体。松辽-大兴安岭块体受......
第10届地幔对流模拟和岩石圈动力学国际讨论会于2007年9月2日至9月7日在法国Cayy—le—Rouet市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近百名科学家参......
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科学工程之一,也是带动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关键,概括了20多年来大陆科学钻探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其面......
中亚地区的地貌自中生代以来发生过两次巨变:一次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另一次是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及其西侧共存的中亚准平原的兴衰。青......
<正>周新民主编的《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共69......
全球定位系统(GPS)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 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不同的活动地块具有不同的运动和变形方式.GPS......
以现代活动论观点和80年代以来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为指导,从秦岭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的实际调研出发,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和地......
<正> 一、前言 地球动力学一词近年使用颇广,从历史上说,人类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性质,并予以动力学的解释,即可称为地球动力学。......
<正> 本文是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说明书的节要。它对我国现今活动着或在新生代活动过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作用过......
回顾了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总结。认为在祁连造山带已初步建立起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划分了板块构造单元......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综述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研究在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组织形式、信息......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在7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由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等31个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5年完成的......
<正> 中国及其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马杏垣,1987)反映了中国地质学家们在近10年来认识中国岩石圈性质和动力学特征的新进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