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相关论文
近八年来,你有没有读到过一篇《异端的权利》式的文化诗学批评?你可能只是看到了太多的“红袖添香夜读书”式的学术小品,或者“拔剑四......
讨论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着眼点应该是促进中国的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是理性精神、实用精神以......
<正> 1980年9月,我读到了《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划破夜幕的陨星》一文,为遇罗克的敏锐的思想和出众的才华所折服,又为他遭受的残......
时至今日,关于文革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尤其是当年红卫兵的回忆文章,或多或少(甚至不无骄傲地)把自己在文革中的表现归结于理想主义。读完......
<正>《新京报》201 3年7月6日和13日分别发表了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张耀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逻辑陷阱》和徐友渔的《己所不......
2009年,为了纪念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三十周年,我们八间房公司编辑了一套《三十年三十人》,就是从7000多名毕业生里面,选出最有代表......
<正> 2008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30年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急剧而深刻,反映各种问题、利益、矛盾和诉求的社会思想相当丰富。思想起......
<正> 记忆中的学校教育阿正学校给了你们什么?学校教育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许多人认为所学不多。评论家南帆先生回忆大学四年的......
<正>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社会始终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与此相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也不断变幻着场景和主题。30年的阅读史,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