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后相关论文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脏介入术后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2012年某医院心脏介入......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检查和治疗.本文中提到的心脏介入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达10%左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造影是明确冠心病......
目的:分析运用循证护理对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03月期间的50例心脏介入......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干预对负性效应控制的效果。方法:通过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法,对负性效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较......
急性心包填塞是由于心包内液体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心包囊不能迅速舒张扩大,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增高,阻碍心脏舒张充盈,从而导致进行性呼吸......
近年来经股动、静脉穿刺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病例数迅速增加,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其中病情最凶险的就是急性肺栓塞。本文综合分析临......
目的:比较心脏介入术后病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预在临床心功能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在Ⅱ、Ⅲ级医院心脏介入术后定期随访,现纳入社区......
目的探讨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行心脏介入术治疗的例患者中抽出66......
【摘 要】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5例心脏介入术后心功能低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患者作为观......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本组34例病人采用心包穿刺置管法 .其中男25例, 女9例,年龄20~75岁,平均55±2岁......
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术护理常规要求术后24h内每30-60min巡视患者穿刺处1次,揭开患者盖被及衣物,充分暴露穿刺处周围进行观察......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常规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止血方法.但由于术中所用肝素剂量、选用动脉鞘管......
心脏介入疗法是目前心血管内科治疗心脏疾患的先进手段,已成为心导管术最常见的血管入路,但由于术后血栓形成仍占一定比例,急性动......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加速来临,心血管病及各种老年疾病日渐增多。心脏......
<正> 资料来源:Medscape 发布时间:2011.1.5.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12月14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网上论文中报告:心脏介入后使用他汀类......
综述了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缝合)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
随着心脏介入术的开展,穿刺点周围血管并发症日益增多,其中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和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最常见......
目的:是预防或减少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失眠的发生。方法对我科76例术后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整理失眠原因。结果经过对76......
目的调查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探索社区心理干预对此类人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介入术治疗后患者,应用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e......
摘 要: 目的:观察介入系列Ⅰ、Ⅱ、Ⅲ号方对心脏介入术后干预疗效。方法:选取 128例心脏介入疗法术后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路径行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造影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桡动脉止血方法,由于传统采用......
<正> 1 临床资料 60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人。男38人,女22人;年龄最小33岁,最大68岁,平均59岁;症状发作时间:术后2~5d;病程最短6d,最长2......
目的 观察对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2017年01......
总结了1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并发出血的护理体会。认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使用止血药物......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系统疾病之一,泛指由高血脂症、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心脏及全身组织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现象。心血管介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