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偏好相关论文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动员作为地方治理的政策工具和治理形式,被赋予新时代活力,在地方政府......
在中国经济迈入正轨以来的30余年间,政府的身影处处可见。随着官员激励体系愈加丰富,地方政府演化出不同的政府偏好来刺激区域经济......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已经成为制度变迁研究的一个丰富“宝藏”。但对在中国实施了几十年的收容遣送制度的研究,依然很不足。这一制度......
钱生钱,一个简单的投资逻辑,在北京中关村却成了一个悖论.rn按照常人的了解,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应该是资金比较充裕、投融资条件......
贫困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失衡现象,新时期的扶贫主要着力于精准扶贫的发展探索,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有着完善的政策设......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在于,政府与公众都可能会关注不同所有制资本发展的差异。中国当前是否存在大面积的“国进民退”?从数据反映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民工身上表现出应然与实然间的张力,农民工在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基......
目前,政府在投资项目的时候与过去相比已经理性很多,但是仍有不少项目在决策中是比较草率的。对于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建与不建、......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目前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却是因为......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中......
本文以2015-2019年的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获财政补贴概率及程度......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决定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决定于投资;投资决定于企业家的积极性;积极......
政府偏好、政府过程、政府工具三个范畴共同构成的分析框架是研究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有效工具。从这个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地......
污染型产业为什么会在欠发达地区形成聚集,或者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政府为什么更为偏好污染型企业?研究发现,除却欠发达地区......
中国各省市之间的R&D(研发)强度差距表现出显著的扩大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距扩大的原因。本文在控制经济发展水......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已经对各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职能划分做了详细论述,但是其解释力在实践中受到限制。将不同阶段各级政......
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2000-2010年农村小学教育经费面板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并运用引入了共同因子估计量的CCEMG方法,对协整系数进行......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成为制度"破冰"与"衔接"的一种媒介,城乡社会保障......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
本文通过对核心产粮区豫东地区典型村庄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转出中的道义理性选择及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土地保障功能的稳健、雇......
[摘要]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企业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冲动。鉴于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生产决策有重大的影响,仅从企业自身考量不能全面解释企......
与西方私营企业垄断的外生规制不同,中国行政垄断的规制立法和司法并不是私人利益集团游说和施压的结果,而是公共部门内生的产物。......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围绕"我国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偏好"这一主题,本文首先对购买公益服务过程中,政府偏好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将公益服务与公共服......
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这些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公共财政要解决的问题。农业......
<正>王清(2018).户籍改革中的政府行为逻辑:基于地方案例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共236页.一、引言市场失灵的弥补,需要发......
已有研究多静态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强调地方政府因分权激励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普遍存在投资性偏好,进......
尽管学术文献里没有给出政府偏好的恰当定义,但它的确是解释中国制度变迁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运用制度学派的有关制度变迁理论,对收......
赶超型竞争下地方政府存在重投资轻消费的偏好.理论分析发现,在产业发展政策中的重工业偏好、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政策中的生产性支......
本文构建了一个事前(exante)汇率制度选择和事后(expost)货币投机可能性都是内生决定的模型来分析两者的战略关系,通过投机者和政......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
采用2004—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测度中国30个省份的共享发展指数,检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扭曲政府支出偏好进而影响共享发展......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和个人收入持续增加的根本动力,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目前我国由于资源约束下......
自豪感是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可以分为真实自豪感和自负自豪感。自负自豪感与自大或自负关联,会强化政府偏好;真实自豪感与成功或自......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偏好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公共产品支出影响的模型,并利用2005~201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
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被长期地排斥在政府偏好函数的自变量之外。本文以城乡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
从成本和效益出发,从政府和农民偏好、外部性等角度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供需进行分析,得出了供需双向不足、政府偏好主导农民市民......
在中国传统的决策体制中,政府是政策制订以及资源配置的主导者。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到广大民众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都是通过政府自......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民营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特别是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一方面,政府在复杂的公共......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满足基本生产需要,进而维护农民自身政治权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提供农村......
中国农作制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农户行为与政府偏好角度进行分析伍山林(上海财经大学200433)一、导言对中国农村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场......
发展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一般认为其直接原因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足,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通过区分"发展......
目前,PPP这种项目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政府财政收入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