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相关论文
李曾伯是南宋后期少有的文武兼备、七开大阃的名臣.在担任京湖制置使期间,李曾伯不仅主持边政有所成效,闲暇之际,他还游览荆襄的名......
南宋前期襄樊作为京湖战区前线,防务一直被重视.端平三年(1236),襄阳物资城防尽为叛军劫毁,遂被弃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李曾伯......
李曾伯是南宋后期少有的文武兼备、七开大阃的名臣。在任京湖安抚制置使期间,他依靠惟征惟筑、且耕且战的治理方针,修葺襄樊两城并......
李曾伯为南宋后期的名臣重将,也是一位重要词人,今存词七卷,计二百余首。其词不屑作莺娇燕呢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
摘 要: 李曾伯是南宋文武兼备的名臣,其自寿词相比于他寿词更有价值,其中渗透着隐逸与报国的矛盾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寿词受......
李曾伯是南宋名臣,一生以功业自许,七开大阃,通知兵事,所至皆有实绩,又素好儒雅,工诗擅词,其人其文,并为当时所重。然学界鲜有论及......
李曾伯是南宋后期之名臣、重将、词人,为时人所推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李曾伯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军务,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战略思想。李曾......
李曾伯是南宋晚期的抗蒙重臣,《宋史》虽有传,但对其早年仕宦记载不详。通过梳理《可斋类稿》及相关史料,确认李曾伯是荫补入仕,在......
【正】 余玠(?——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蕲州蕲春(今湖北蕲春县)人。他在蒙古入蜀攻宋的战争中,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治......
李曾伯乃南宋后期诗人、词人,今考证其生平著述及版本流传如下:淳祐十二年(1252)夏,李曾伯自刊《可斋杂稿》三十四卷于荆州家塾杞......
<正>文学是记忆的媒介,文学作品中的地理记忆则是某个地区时代记忆的"存储和传播"。襄阳自古是"天下之腰膂也",1面对两宋时期特殊......
【正】 《桂州城图》是一幅南宋时期的桂林城市图(图版玖)。它摩刻在城北鵓鸠山(现名鹦鹉山)南麓三面亭后的石崖上。高3.4、宽3米......
李曾伯是南宋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词人,现存词七卷,共200余首。多年的边塞生活和战争经历塑造了其词风的慷慨悲壮之气,表达着他对......
论宋代边塞词何尊沛我国古代诗词评论家,多曾论及边塞诗,却绝少论及边塞词。至今为人熟知者,大抵只有宋人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的几......
李曾伯(1198-1268),南宋后期词人,《宋史》有传。其一生以事功显,词是南宋词人李曾伯现存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南宋名臣李曾伯(1198—1268)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他不但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词,也创作了数量颇丰的诗,《全宋诗》收其诗9卷共591首。其诗歌......
李曾伯是南宋晚期一位著名的文臣武将,一生为官,忠心为国。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时代也赋予这位传奇的武将一个施展才......
李曾伯,南宋末期重将、名臣,出身“浪子宰相”李邦彦之后,却忠心为国,至死不渝。他力求功业文章两不误:一生辗转多地为官,并数次担任要职......
王瑛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下简称《汇释》)解决了笔记杂苫中的许多疑难。书后,附“语辞备考录”,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