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常绿阔叶林相关论文
基于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的辐射观测资料,对珠海凤凰山常绿阔叶林区冠层表面的太阳总辐射......
大气氮沉降(Nitrogen deposition)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活性氮(Reactive N)进入大气后,通过降水等一系列途径从大气中又沉降回到陆地或......
按照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于2011-2012年期间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乌岩岭9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本研究致......
对瓦屋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次生群落及其与原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砍伐破坏后在封......
为提高常绿阔叶残次林的森林质量,提高常绿阔叶林的3大效益,应用“残次天然林改造及定向培育”技术,在样地里做了4种处理,对4种处......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
摘要 根据朱溪镇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实践,对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林间空地和无乔木树种的灌木林地补植常绿阔叶树、......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并附设样方的方法调查了地处韩江中游的蕉岭长潭次生常绿阔叶林。结果显示:群落的红背椎、木荷、枫香、石栎为优势......
应用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分析青云山风景区国家生态公益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青云山风景区群......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
文章研究了粤北天井山林场2 hm2样地内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随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25 cm土壤密度均值为(0.76&#......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目前仅有少量分布且主要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此,了解......
为探索次生常绿阔叶林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本文选取分布在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
该文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经过26年的自然演替其间的种群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种群类型、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
运用邻体干扰模型及其野外工作方法,初步研究了缙云山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大头茶(Gordonia acu......
198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和信丰县进行次生常绿阔叶林抚育改造试验,10a研究结果表明:(1)更新初期次生林组成抚育树种选择应以林分中速生丰产树种米......
对浙江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优势种种群存活曲线及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和研......
本文通过对福州鼓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的调查,以群落的盖度、多度和重要值等为分析指标,得出此群落的命名及特征,为资源的合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