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相关论文
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是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旱灾害普查形成了丰富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为支撑普查成果高......
针对珠江流域水旱灾害特点,探讨了水旱灾害防御“四预”业务应用对水利专业模型的需求,梳理了相应关键科学问题和亟需突破的技术难点......
以灾害文献记载为数据来源,利用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644—1949年汉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及成因进行探讨......
期刊
水旱灾害是清代四川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以10年为一个单位时段,量化分析了清代四川地区268年水旱灾害史料,得出清代四川水旱时空分......
建国以来,我国对水旱灾害的监测十分重视,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研力量。水旱灾害监测是最早借助遥感水利应用开展......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无数水旱灾害史不绝书,甚至有朝代因水灭亡。在历史的长河......
<正>近年,珠江流域局地强降雨、超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涝急转,突发灾害明显增多。2020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
"522"和"68"两场特大暴雨导致广州市增城区受灾严重,为了充分阐明两场特大暴雨洪灾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对策,本文从两场特.大......
为探索可供湖南省其他市(县)借鉴的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经验,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安化县进行了试点作业,内容涉及组织方式、技......
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平原、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旱涝并存、旱涝交替、旱涝急转特点明显,山洪灾害、平原内涝、水资源......
民国时期九江地区水旱灾害多发。从横向比较上,民国时期江西的自然灾害发生状况,以赣北地区最为频繁,尤其是处于北部沿江平原地带......
为了充分阐明广州市增城区水旱灾害的分布特征,基于其地形地貌成因、地势走向和水系分布等因素,对广州市增城区的水旱灾害展开了研......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中国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离不开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广西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但广西......
新一轮机构改革,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主要由应急部门和水利部门承担.如何做好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是需要认真思考并且身体力行的工......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先后遭遇的百年罕见的洪灾、旱灾、冰灾、雪灾,无不考验着中国科学治水和水利建设能力。让西方震惊的不仅仅只是中......
水安全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为引领我国水利学科未来......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是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本文将浅要谈谈有关水利工程的施工监理问......
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仰赖多学科、多领域的......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西南靠“世界屋脊”,东南濒临大海,这是我国特定的自然地理位置,因此,在我国有着明显不同性质的两种季......
<正> (一)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水利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到1989年底,全国共修建了各类大中小型水库8.3万座,其他水利工程50余万座(......
2019年,我国强降雨过程多,大江大河洪水多发、持续时间长,局地山洪灾害频繁,西南、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等地区发生较重旱情.党中央......
陕西省在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与全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中,根据防汛抗旱工作业务和防灾减灾需求,统一布置覆盖全省范......
为了推进黑龙江省水旱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相关水旱灾害的专著、规划设计资料等进行汇总,以便......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防治是历代政府和人民都面临的难题。海河流域面积广大,流域范围内覆盖京津冀经济圈......
自经济重心南移以来,太湖流域就有着优良的农业传统。到了清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
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突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当前我国由南向......
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以“近现代中国的环境与社会”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
摘 要:1928—1929年的大旱灾是民国时期山西最严重的灾荒之一。山西地方政府和华洋义赈会两大救济力量均做了积极努力,从两者的主要......
我国《农田水利条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日前,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就《条例》颁布和施行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为什......
最近,阎守诚教授主编的《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下面简称《危机与应对》)正式出版,此书为国......
历史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变迁是人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前的防灾、减灾......
从明清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中 ,使我们得以领略秦巴山区扑面而来的自然环境气息。但到清朝中叶 ,随着大量流民的涌进 ,生态环境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