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历史语法相关论文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介绍语法化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文章认为,未......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
唐五代时期的被动式主要有"为"字句、被字句、"教"字句和"喫(吃)"字句。其中被字句是这个时期的主要被动句形式,"教"字句和"喫(吃)"字句刚刚萌芽,......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助词(包括能性助词、结构助词、完成体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本文只分......
本文从历史语法和方言语法的角度讨论现代汉语中与能性述补结构相关的几个语言现象 ,本项研究表明 ,很多共时的语法变异可以从历史......
本文认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已有演变的规律、解释共时语言现象、预测未来演变的方向。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汉语历史语......
本文是《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方言》2001.344-354)的续篇,继续讨论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结论是:......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讨论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结论是:南方方言的状态补语标记源自完成体标记(完成体助词或动相......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清晰展现了元末至清末五百余年间北方话口语中能性表达方式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元末出现了句末附加语助词......
吴福祥教授长期潜心语言研究,在汉语历史语法、汉语方言语法史、语法化、语言类型学、接触语言学和南方民族语言语法演变等方面都......
本文基于对汉语语法演变的观察,概括出三个具有类型学特征的语法化模式或路径,并尝试对导致这些语法化模式或路径产生的类型学动因......
1)先秦汉语的"数词+单位词(+之)+名词"和"名词+数词+单位词"在句法、语义和话语功能上有显著差别:前者是描写性的,其中"数词+单位......
《醒世姻缘传》证明明末清初山东方言已出现[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用于未然语境,表示动作结果、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①南方方言的ABC三类“得”字结构格式,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语法层次;A类格式(“V得OC/VO不C”)是这些方言从历史汉语中继承下来的固......
本文选取了分别代表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中叶的三部北京话著作,即:《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四世同堂》,系统......
本文认为,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语法化现象。文章对"V得/不C"的语法化背景和动因、语法化历程以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