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工程相关论文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
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提出了异形钢结构组合桩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
通过对永宁江治理工程实施前后3次台风过程防灾、减灾能力的比较与分析,用数据真实地反映和评价永宁江治理工程所发挥的巨大经济和......
本文以铁岭县马拉河(阿吉段)治河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中小河流的堤防生态防护设计展开探讨,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堤防生态防护设计的实用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治河项目的治理施工技术越来越多,且在众多的技术中土工格栅土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项目案例对单......
北宋治河用力勤、投入大,但三次回河东流工程皆以决而北流宣告回河的失败,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政治、经济和军事为治河决策的惟一......
河道的河相关系是该河道各种因数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是不可违背的。确立整治工程应当以保护现有河相关系为前提,只有保护好现有河相......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
<正> 《学术月刊》本年第二期刊载了谭其骧先生“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第九期又刊载了任伯平先生“......
潘季驯(公元1521年-1595年),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29岁中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曾数次总理河道,负责治理黄河、运......
<正> 二月二十五日是老师季龙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我们在上海集会庆祝。听到金冲及先生等前辈学长出自肺腑、热情洋溢的贺词,更增......
日本河流生态工程建设成功地改善了河流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状况,揭示了治河工程应尊重自然的多样性、流域自然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
本文试图从明清治河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深度挖掘现存古籍中的蛛丝马迹,并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述和总结,希望通过这......
论述了黄河下游治河工程安全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目标;分析了险工、控导工程破坏模式和破坏部位,阐述了根石变形监测技......
<正> 我国的黄河,自古以来经常泛滥冲决,给沿河地区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害,因此治理黄河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工程措施。汉武帝刘彻就......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宋光先生 ,原籍江苏松江 (今属上海 ) ,1931年生于浙江湖州。195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 ,1956年赴前......
<正> 我感到近年来历史学者論述清初史事,有一个偏向,即多着重看其入关后对社会經济破坏的一面,对恢复和成就的一面則颇为忽视,即......
<正> 1985年东北三省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河道的治理与堤防(尤其水毁部分)的修复任务紧迫而繁重。仅吉林省江河堤防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技术也开始在治河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治河工程中的护岸导流结构在多年的发展中......
他指挥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风险极高的白茅堵口,将改道长达七年之久的黄河挽回故道。他运用的“石船堤”之法,以27艘大船载满石块......
在我国,治水与治国始终密不可分。翻开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无论......
<正>据史书记载,在清朝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都有先后六次“南巡”的事实,然而流传在江南一带的有关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基本上都只是......
<正> 一、绪言内蒙古黄河流域面积为15.13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有四盟、三市、28个旗(县)六百多万人口,为我区重要的工农牧业基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