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法相关论文
肝病证治散见于诸篇,分别为:解肝郁(疏肝解郁,宣通气血);清肝热;退黄疸(清热凉肝,利湿退黄;清热凉血,解毒退黄;散寒燥湿,温运退黄;......
肝为五脏之一 与胆相连 藏血而主疏泄与人之整体、气血密切相关 一旦肝病 还可以影响其它脏腑 引起多种病证.就我院门诊接待患者来......
王泰林,字旭高,清*江苏无锡人(1798~1862).学验俱丰,著述颇多.其所撰<西溪书屋夜话录>,已是一部残卷,存有<肝病证治>一篇,对肝病的......
沈洪教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发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失健的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是恣食肥甘厚腻,酿......
五脏相关学说是在五行学说基础上,克服了五行理论的机械性,又综合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及彼......
杨某某,女,45岁,2000年12月2日初诊。胸憋7个月。7个月前和弟弟生气引起胸区憋胀,呼吸困难,在某医院住院诊疗,肺部X片、CT片均未见异常,吸......
中医学认为,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生理特点概括为"体阴而用阳"。肝藏血,在体为阴,"体阴"和"用阳"相互制约,二者才能平衡,肝脏才......
郁证多由七情内伤收发,以肝郁气滞为主,久则夹痰、夹瘀,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总以治肝为关键。根据其浅深、轻重、虚实的不同,分析......
肝病证治散见于《伤寒杂病论》诸篇,分别为解肝郁(疏肝解郁,宣通气血);清肝热;退黄疸(清热凉肝,利湿退黄;清热凉血,解毒退黄;散寒......
中医治法上贯于理,下统于方剂,落实于治疗,是中医治疗学中的核心部分,是祖国医学独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法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医......
<正> 王泰林,字旭高,以擅长肝病证治为学术特点,而居清代名医之列。王氏以肝气、肝火、肝风三者为治肝之纲,确也抓住了肝病的基本......
清末名医费伯雄(1840-1919)擅治杂病,尤善用调肝和营法以治诸病.秦伯未先生云:"<医醇剩义>里有不少肝病处方,配伍严密,值得探讨."[......
<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性乙肝感染......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中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之作,《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着称,但其中亦寓有脏腑辨证,这是因为六经辨证是以脏腑、......
<正> 《伤寒论》虽以伤寒命名,实亦为杂病示法。笔者通过学习运用,深感仲景治肝诸法对儿科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试探讨如下。 1.疏......
仲景治肝法及经方在妇科病中的应用黄海(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0)关键词张仲景临床经验经方治肝法妇科病1疏肝解郁治乳腺囊性增生病乳......
<正> 王旭高氏治疗肝病共三十法。他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指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
<正> 《金匮》妇科三篇,列述了经、带、胎、产诸疾的证治,其中不少从肝论治的经验。兹就篇中治肝法的运用,浅谈如下: 泻肝散结妇女......
<正> 伤寒六经辨证,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而脏腑病变又以六经概括,因而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论中有关治......
<正>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人。生活于明万历35年至清康熙23年(公元1607-1684年)间,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傅青主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