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继受相关论文
近代中国“行政行为”概念的引入,始于清末对日本行政法学著作的翻译与引介。从语词的使用与解释来看,清末“行政行为”一词并未成为......
法文化的变迁本身就是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司法实践乃至法律意识等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晚清民国法律近代化之所以困难......
在我国,牵连犯概念及从一重处罚原则的教义学理论移植面临法律根据为何及处罚原则妥当与否的双重诘问。教义学理论移植应该受到本......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法制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刑法史。这话虽有偏颇,但是客观上反映出我国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民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法......
自公元一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初,不列颠先后经历了直接和间接适用罗马法的漫长时代,其法律成长在多方面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因此,121......
台湾地区对美国金融法律理念有一个逐渐认同的经过:美援时期,在台湾对美援急迫需求和高度依赖的情况下,通过台美双方的“美援条约......
尽管《意大利民法典》并未采纳“法律行为”这一术语,但意大利私法学家仍然借由对《意大利民法典》第1324条之解释而发现了法律行......
《民法研究指引》一书作为日本民法研究方法的集成,在日本法学界受到极高重视,但此书诞生于20世纪末,其所介绍的论文写作方式与日......
我国民法"重大误解"极可能是借鉴苏俄民法,而后者却受到德国法的重大影响。但我国立法的继受混合而间接,亦未结合理论建构,发端于......
对中国商事法律继受的哲学属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透过“中国商事法律多渊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现象,探求“中国商事法律继受实践是在马......
中世纪德国继受罗马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其经验主要有: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对法律继受的有利影响;大力培养和使用罗马法专......
美国继受英国不成文的普通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文宪法,这种宪政思想的继受背后蕴含着宏观和微观的各种社会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
清末修律为我国法制近代化之嚆矢,我国民事法制的近代化也躬逢其盛。,清季民初师法德、日编纂民法典,三部民法典均有总则编之设置;1949......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里,中国法学经历了曲折发展。全盘继受苏联法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一直以来,学界......
方法论的继受在整体法律继受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以其作为切入点来考察中国继受德国法制的历史脉络意义重大。在理论学说层面,中国......
在我国历次的法律移植过程中,对于前苏联法的继受是最为成功的,因此研究“中国对前苏联法的继受”这一论题就可以展示保证法律继受有......
法律或者法学是语言表达的艺术,从语言角度研究法律是法学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当代中国的法律语言表达符号体系具有从西方直......
中国著作权立法从经验借鉴转向主动调整,制度安排应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目标。然而如何从著作权理论和实践中准确提炼中国本土问题,却......
<正>一、罗马法殖民化中的"民"德国法学家耶林曾言:"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通过武力,第二次通过宗教(基督教),第三次通过......
在苏力先生本土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法治本土资源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历史沿革以及国外经验、教训的理论进行分析 ,对苏力......
民法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民法典的制定,不仅需要移植国外先进的民事法律,更需要继受本国优秀的民......
美国法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继受外来法到形成发展美国本土法 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是有机的、渐进的、不可任意割裂。17世纪早期......
自清季《大清民律草案》以迄国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近代中国共拟定了三部民法典草案。然政潮汹涌,法典或胎亡或迁徙。民法总......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我国愈发重要。德国法作为大陆法系典范,对我国法律体系完善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继受德......
本文从继受主体、继受客体和继受过程三个方面论述中世纪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分析继受结果在地区、内容、阶层上的差别,指出法律继......
我国《合同法》全盘继受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买卖合同风险转移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1条至14条......
在帝制中国,君遵君道,臣尽臣道,相互合作,共同构成'治道'。它根本不存在权力分立,只有职能分工;司法是各级官府的核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