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相关论文
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50年代“废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以短篇小说见长,以简洁的文笔反应深刻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其短片讽刺小说《......
本文以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海因里希·伯尔中篇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小说通过塑造......
二战以后 ,生存哲学成为德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伯尔在他的短篇小说《轶事 :关于职业道德的沦丧》中 ,通过对一个渔夫经历的描写 ,......
伦理学、美学与文学的融合使得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具有多维的扩张性。伦理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本源的......
<正>二战后德国人民不仅要面对战争所带给他们自身的创伤,还要承受同盟国对他们的指责:所有德国人民都应当承担二战的罪责。这种"......
<正> 1971年,海因里希·伯尔在一篇题为《两次谈话:忍耐与平等》的文章中有过这样的自白:“我既非先哲,也非预言家,而是我们时代的......
二战以后,在看待民族灾难这个问题上,德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所谓自省时期,这一自省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了"废墟文学"。海因里希·伯......
海因里希·伯尔,作为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贯穿着“废墟文学”强烈的自觉意识。他早期作品往往把......
<正>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是联邦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整个创作生涯中,他坚持立足现实,以深邃......
<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高中阶段最难的文本之一。事实上,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也是如此。带领学生穿越词语的密林,直抵那......
作为二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重要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及其作品理应给文革后的中国文学丰富的启发。但在1980年代的文坛上,伯尔并没......
海因里希·伯尔是20世纪德国的伟大作家,197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亦如他本人,自60年代初在文坛和公众间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正>海因里希·伯尔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职员、小知识分子、劳动者以及其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构成了一幅"小人物"画卷。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