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产量相关论文
夏玉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冬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对实现河南省地区玉米高产稳产具有......
学位
一个天然授粉品种的植株是由该品种配子群中任何两个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产生的。每一株(合子)的产量表现,可以理解为是由两个亲本......
本研究以我国已通过国家牧草与饲料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8个苜蓿品种为材料,2001~2002年连续2年在田间......
2013年国内煤炭市场宽松,预计需求侧消费增速为4.5%,供给侧潜在产量增速为8%,进口煤量将维持在高位,煤价将呈平稳走势,推荐业绩确定公司......
首先介绍了约翰·泰勒和戴维·罗默首创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进一步阐发的AD-IA模型,对其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
研究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很好地预测潜在产量和判断当时作物氮的吸收情况并最终预测最优施氮量.本系统是一个集成光学传......
对DSSAT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小麦模型,在排除虫害和病害影响条件下,以宁夏永宁站永良4号春小麦为样本进行品种参数调试及模拟......
运用IS-LM模型,积极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因此,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了......
首先利用作物生长模型TOMSIM,在选择的10个地区对模型进行了区域化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各大城市1981—2000年的室外辐射资料,进......
本文介绍的HDRICE模型由水稻形态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CO2同化、叶面积和分蘖动态等模块组成.模型充分考虑光温等气象因子对水稻发育速率......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
应用DSSAT35作物模型中的CERES-wheat模型,在Baseline年(1961—1990)及构建的2011—2100年A2(CO2约1%的高排放)和B2(CO2约0.5%的低排放)气候......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影响,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R5提出的BCCCSM1-1(Beijing Climat......
基于内蒙农业气象试验站春小麦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内蒙春小麦产区的适应性,运用灰色......
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的保产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合理的水氮施入不仅对冬小麦的生长有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
充分理解作物基因型、环境和管理措施及其互作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仅对评价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物基因型的产量表现有重要意义,还......
学位
【目的】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西北春玉米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全局组合方法,基于30 a历史气象资料,将每年生育期内的气象因子......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
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区小麦-玉米两作系统生产潜力的影响意义重大。采用EPIC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
油菜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广泛的种植,中国用75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为世界油菜籽产量贡献了20%,然而食用油自给率仍然不足40%。长江流域......
利用华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验证APSIM-Wheat作物模拟模型区域尺度有效性,结合1961—2007年47年逐日气候资料,分析冬小麦......
期刊
<正>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光合潜力的研究进展较快,黄秉维和龙斯玉首先分析我国光合潜在产量,引起了有关学科研究者的重视,陆续有著......
以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多年试验资料和县级春玉米实际产量资料,使用......
通过周年4个季度对大亚湾3种主要经济贝类———珍珠贝Pinctada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 和贻贝Pernaviridis的采样......
中国设施作物栽培面积目前已超过300万hm2,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第一大国。气候条件特别是光热资源,不仅影响温室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
大庆市的前身为国营红色草原牧场。该地区草质优良,草原资源丰富,曾扬名中外。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扩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至今......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潜在产量反映了作物在一个地区产量的理论上限,研究作物的潜在产量,明确作物产量的上......
[目的]计算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及产量差,分析产生巨大产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文章采用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
研究潜在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估计区域内作物产量的可提升空间,揭示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明确未来提高作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