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棕壤相关论文
采用室外盆栽培养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Cu、zn、Pb、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比......
为深刻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交换性离子的影响,本文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
对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有机碳储量及C/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用Bremner法测定了长期(16a)定位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林地)下潮棕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O~60cm土层,3种土壤有机......
本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41°31′N,123°24′E)进行.该站位于下辽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
对泰山山前平原潮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杨树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黏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黏土......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16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的增产效应与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有明显......
模拟旱地条件进行盆栽试验,尝试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供氮力。分析了熏蒸前后各种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并对黑麦草吸氮量与农......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电导率在土体10个土层中的剖......
通过对下辽河平原不同耕作和轮作措施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周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趋势表现为,......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及室内分析测试,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潮棕壤在0~150cm10个土层中全磷的垂直分布、磷......
对潮棕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土壤pH和Olsen-P在0~150cm土体10个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
作者对潮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撂荒地和林地)下土壤线虫群落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影响线虫群......
对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营养元素随剖面深度变化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机C、......
采用室外盆栽培养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Cu、Zn、Pb、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在潮棕壤上进行了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有......
为深刻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交换性离子的影响,本文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隐花植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褐藻胶和少量的酶、植物激素、多酚及多糖类等生理活性......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磷脂脂肪酸(......
应用陶土渗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和渗漏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的氮淋溶损失。结果表明:稻季各次施用氮肥后,60 cm和90 cm深处渗漏液中N......
地处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的怀远县,兼有南北气候特征的生物气候带为石榴生长提供了充裕的光、温、水资源;麻石棕壤上生长的石榴产量高......